第 36 章(8 / 17)

北宋捞兄日常 阿洙洙 14515 字 9个月前

够学到知识!”

苏轼想了想,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兄弟两人便回绝了参加童子科一事,只是他们却是万万没想到,这件事在眉州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从古至今,眉州还无几人能参加童子科的孩童,拒绝之人更是毫无一人。

一时间兄弟两人是神童的名声传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又过了几日,就是苏辙四岁的生辰。

这一日一大早史无奈就早早起身,候在了苏辙寝间门口。

没多时,苏轼就穿戴整齐走了出来。

两人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此时天色尚早,东边只泛起鱼肚白,并未到起身的时候。

苏轼与史无奈皆是贪睡之人,如今两人又是偷偷摸摸朝厨房走去,一路上更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苏轼忍不住道:“……即

便从前我们在家里日子艰难,可每每到我们生辰娘总会吩咐大厨房给我们做好吃的,还会给我们做一碗长寿面。”

“这长寿面里还卧了个鸡蛋,鸡蛋炸的焦焦的,一口咬下去,里头的黄更是嫩嫩的,可好吃啦!”

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到:“娘说了,过生辰就是要吃长寿面!”

“今日我一定要给八郎做一碗好吃的长寿面出来!”

史无奈不免有些担心起来:“六郎,你从前煮过面吗?我听说做饭还是挺难的……”

他早在上个月就知晓三月里苏辙会过生辰,所以上个月底休息时就央求他爹带他去给苏辙买了礼物。

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小陶人儿L。

若仔细看来,与苏辙长得还有几分相似。

他很是喜欢。

他想,苏辙见了肯定也会喜欢的。

苏轼也想为苏辙挑上一份合适的礼物,奈何他囊中羞涩,也不愿找人借钱,毕竟他认识的人苏辙也认识,找谁借钱兴许会传到苏辙口中,不合适!

如今他是一脸胜券在握的模样,正色道:“做饭又有何难?做饭一事我听任乳娘说起过的,根本不难!”

“我这样聪明,做饭一事对我来说不是信手拈来?”

说着,他更是嘿嘿一笑,道:“再说了,礼物这事儿L讲究的是礼轻情义重,我用心煮出来的长寿面,就算不好吃,想必八郎也是爱吃的!”

史无奈扫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道:“但愿如此吧!”!

童子科,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年纪小的孩童设立的科举考试。

当然,也不是什么孩子都能参加,只针对于天资过人的孩童。

所以当官府的人找到苏老太爷说起这话时,苏老太爷很是高兴。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连官府都承认他那两个孙儿L聪明过人。

但苏老太爷并非武断之人,儿L子不在家,便将这事与儿L媳程氏说了,只要她与俩孩子拿主意。

所以等着苏辙与苏轼俩兄弟三月底回家时,就听说了这消息。

因苏辙帮着设计了几款时兴的料子,纱縠行的生意是愈发好了,程氏的面上带着几分疲态,但更多的却是高兴,一开口就道:“……如今你们爹爹去了汴京赶考,你们翁翁的意思是要我与你们商量商量这件事。”

“你们俩虽年纪不大,可凡事都很有主意,这件事啊,你们兄弟两个自己商量就是了。”

说着,她更是笑着道:“不管你们做出什么决定,娘都支持你们。”

苏轼是高兴坏了。

他兴高采烈看着苏辙道:“八郎,太好了!”

“是不是我们参加了童子科,就不用再辛辛苦苦念书了?”

“我可是听说那等才能出众之人还能得到官家亲自考问,若是答的好了,一二十岁就能当官!”

“我还听说像杨亿,晏殊等人都是参加童子科当的官了!”

说起晏殊,这人可是天底下很多读书人的偶像。

就连远在眉州的苏辙都时常听人说起这人,他几起几落,如今已官至宰相一职。

苏辙沉吟着没有说话。

他又何尝不知道读书辛苦?寒冬腊月天不亮就起来,自己洗衣打水,每日所食也无多少油水,夜里更是时常有人起身,根本睡不好……但参加童子科就一定好吗?

并不见得。

苏轼也发现了苏辙的沉默,虽说大多数时候苏辙话不多,但他们同吃同住这么些年,苏轼一眼就能发现他的不对劲。

如今俩人已走出程氏

院子,索性在不远处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苏轼这才道:“八郎,你不想参加童子科吗?”

为什么啊?

㈥想看阿洙洙的《北宋捞兄日常》吗?请记住[]的域名[(

苏辙笑了笑,道:“六哥,我知道你崇拜晏殊。”

“只是你有没有想过,从古至今参加童子科的学童那么多,又有几个晏殊?又有几个杨亿?更多的还是淹没人海,默默无名的平常人而已!”

“他们从小就存了不参加科举的心思,想要走捷径,落榜之后,哪里抵得上那些寒窗苦读几十年的学子?”

“若参加童子科能够高中,那是最好,可若是落榜,以后想要再走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