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6 / 17)

北宋捞兄日常 阿洙洙 14250 字 9个月前

:“多谢苏大人将我的嫁妆赎了回来,如今我们家大人虽已去世,但在荆州府老家却还是有些家底的,等着我们回去荆州府之后,便会将这些钱还给您的。”

苏辙只道:“您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再将钱还给我也不迟。”

一时间。

气氛很是尴尬。

两人性别不同,差着年纪,且又有苏轼的冤案在前,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

很快。

苏辙的一盅茶就喝完了。

他几次想要开口,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他觉得,以袁氏这性子,除非她自己想说,否则别人从她嘴里是问不出任何话来的。

他瞧见袁氏正专心喝茶,索性便起身道:“今日我登门主要是将您的首饰还给您,如今既已物归原主,那我就回去了。”

“若您遇上了什么难处,可以差人前去找我的。”

他刚要转身,就见着袁氏开口道:“苏大人今日登门当真是为了还我的嫁妆这么简单吗?难道就没什么要问我的话?”

说着,她苦涩一笑,道:“之前苏大人几次登门,我都没见。”

“我原以为我们会在衙门相见。”

“毕竟我们家大人做了那样的事,换成寻常人,早就命人将我带到衙门去了,可唯有苏大人你,却登门还了我的首饰……”

对如今的她来说,是真心也好,虚情假意也罢,有人能给她个笑脸就已很是难得。

她叫了女儿进来又添了茶,这才道:“其实,早在许久之前,我们家大人就有些不对劲。”

说到这里,她脸色是晦暗不明,似是想起了什么伤心之事,眼眶泛红,更是剧烈咳嗽起来。

好一会,她才道:“想必苏大人知道,我是续弦,在我之前,我姐姐为我们家大人原配。”

“我姐姐嫁给他六年就去世了,临死之前留下四个孩子,两子两女,最受大人宠爱的就是那个小儿子了。”

苏辙听她娓娓道来,很快意识到不对劲。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

他记得衙差调查之后与他说这王理前头那位娘子只有三个孩子,如今怎么变成了四个孩子?

难道问题就出在那个孩子身上?!

“六嫂说的这叫什么话?都是一家人,何必见外?”苏辙笑道:“不过午饭就不吃了,我想要六哥带我去那知州大人的家中转一转。”

时间紧张。

多耽搁一日,有些证据查起来就越难。

苏轼这才想起儿子苏迈来,抱着苏迈又是亲又是逗了一番,这才与苏辙一起去了那知州的家中。

这人名叫王理,是与陈、希亮陈大人同时调到凤翔府来的,约莫四十岁的年纪,平素话不多,公正严明的样子,任谁瞧见他都想不到他会与濮安懿王沆瀣一气。

前去王家的马车上,苏轼说起这个王理来更是有几分唏嘘:“……想当初陈、陈希亮大人刚调来凤翔府时,我与他是水火不容,是他在其中说和,曾几次劝过我。”

“他身为地方知州,知人善用,虽来凤翔府的时间不长,却是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所以当我知道我是被他栽赃陷害的时候,是怎么都不敢相信的。”

苏辙瞧他还像从前一样单纯良善,直道:“六哥,话不是这样说的,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若不是他看起来是个好官,又怎么有机会在那些木材上动手脚?”

“这人家境如何?从前师从于谁的门下?与濮安懿王等人有没有什么往来?”

苏轼摇摇头:“这人家境不说好,却也不算差,听说在荆州府老家还有田产与铺子,应该不会为了银钱做出这些事……”

听他说完王理这个人后,苏辙只觉得这案子棘手的很。

说来说去,这人好像并无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很快。

马车就稳稳停在了王家门口。

来福前去门房通报一声,可他们等了很久,那门房才出来,更是一脸为难道:“我们家娘子说不见客。”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

两人都没有说话。

那门房也是认识苏轼的,低声道:“苏大人,您也别怪我们家娘子,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家娘子是个寻常妇人,从前一向以我们家大人为天,如今我们家大人自缢身亡,她原准备带着孩子们回荆州府老家的,却是一病不起。”

“方才她听说您来了,哭着说对不起您,更说没脸见您……”

苏轼是记得王理的妻子的。

从前他也曾带着王弗来王家做客,王理的妻子是个温柔贤淑的中年妇人,每每看到苏迈时总会抱起苏迈温柔的笑,更叮嘱自己几个孩子陪苏迈玩。

他一怔,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只是有几句话想要问问她……”

那门房却是一脸“这事儿我可做不了主”的表情。

苏辙却是扯了扯苏轼的袖子,道:“六哥,走吧,想必你

是见不着她的。”

苏轼不免有几分失望:“八郎,你说会不会是她做贼心虚?”

“应该不是,倒更像是伤心欲绝,又气又恨,所以不愿再听到任何关于王理的事。”苏辙已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