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5 / 23)

这样虽然会被骂浪费猪油的,但是不会被发现大馒头是国营饭店买的,保险又香喷喷。

之后苏颖借助着锅里的余油做了一个炖菜,又拌了一个凉菜,等全都做好之后,刘兰香刚好进家门儿。

中午苏谕没回家吃饭,刘兰香没太在意,村儿里的娃经常上山下河的玩儿过了头,这是很常见的事儿,这会儿瞅见家里孩

子都在,老母亲刘兰香完全没察觉出来几个孩子今天都干了啥好事儿。

吃饭的时候老母亲刘兰香兴高采烈:“刚才下工之前,大队通知新知青待会儿就要到村儿里来了,这回人多,一共有十三个呢!从明天开始要建知青点儿了,要从各家抽人给干活儿,也按照正常工分儿记,但咱家估计没戏,咱家都没有壮丁。完后大队部的人一合计现在村儿里的空房都加上也不够他们住的,那几件空房又好长时间没住人了,现在再收拾也来不及,就干脆说让这波儿知青们都住到个人家里得了,一家儿每个月能给十块钱呢!”

一个月十块钱的伙食和住宿费,但是现在是夏天,又不用烧炕,家里有空屋子的话,就相当于只有吃饭会产生花销,可是这会儿的蔬菜野果子都挺丰富的,要是只吃粗粮再加上素菜,没有肉和蛋的话,一个月十块钱也就是一天三毛三,根本花不完,多出来的这部分就相当于是大队给个人的补贴了,是真的很划算的。

而且知青们哪里受得了农户儿们的这种常年顿顿白薯棒子面儿的吃法,所以知青们大多都会跟农户儿们‘换’一些吃的的,比如鸡蛋啊,自家种的菜啊,甚至是一只老母鸡啊这种的解解馋,那不相当于又是个人家里的一部分进项吗。

虽然这块八毛儿的钱,可能对于城里来的知青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年到头儿都攒不下十块钱的农户儿来说,那可就真是大钱了!

当下饭桌儿上的四个娃听完以后就开始装模作样的——

老二苏茂:“又来了十三个呀!好多!”

老大苏颖:“再加上之前的,这回咱们村儿得有个六十来人了吧?”

老三苏诚:“十块好多!”

老四苏谕:“花不完!”

但是其实这会儿四个娃不太懂他们老娘在高兴个啥,因为这些个消息他们刚才都听他们姐说过了呀,而且这跟他们家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老母亲刘兰香就接着说道:“是呀!十块钱一个月呢!根本就花不完,肯定能剩下的!大队说优先安排给困难和空房子多的家庭,我一寻思困难和空房子多,这不说的就是咱家吗?我当时就跟小队长报了名了,小队长也分析咱家中选的机会很大!”

苏茂苏诚苏谕:“...”

苏颖:“噗!...”

刘兰香赶紧去厨房拿麻布儿,给苏颖收拾她喷出来的菜汤子。

老母亲叨叨叨:“你这孩子,都十岁了咋干事儿还这么毛手毛脚的,你瞅瞅你,都喷□□上了!”

苏茂苏诚苏谕:“...”

呃...这要是搁他们他们也得喷!

就吓的!

苏颖强装镇定:“咳咳咳...妈我自己来...”

完了完了芭比Q了...谁要分她们家来呀?不会分来一个多嘴多舌的吧???不能把今天她没上学的事儿给叨叨出来吧!!

就好担心呀!!!!!

等到苏颖家吃完了晚饭也刷完了碗筷之后,村儿

里的大喇叭终于公布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大喇叭里的妇女主任兼任广播员朱嫂子“叭叭叭”没两句就给事情都安排明白了,苏颖家分来的是海城来的知青?_[(,24岁的宁娟,也就是那个哭唧唧的麻花辫傻白甜。

苏颖家年轻小寡妇加四个幼崽以及后院儿的四间空房的配置是真的很容易中标,但同样容易中标的还有隔壁的伍磊同志。

伍磊同志,老鳏夫,无牵无挂的孤寡36岁老男人,全家数间房只住了他一个人,这要不是怕给一户儿人分俩知青补贴二十块钱,别的家该不乐意了,大队恨不能给伍磊家多塞进来他七八九十个男知青的,就伍磊的这个条件实在是太适合招待男知青了。

分给伍磊家的刚好是卧龙大哥,浙省来的狠茬子,22岁的姚三江,大队给伍磊家分了姚三江,多多少少都是考虑到了伍磊是家传的猎户,有本事在身上的,把卧龙大哥姚三江放伍磊边儿上,同岁的大队长王大力很放心。

上辈子的时候,把姚三江安排给青山大队,是在后几年发生的事儿,那会儿青山大队的知青点儿早都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了,所以姚三江是没住过农户儿家里的,但是这辈子姚三江却来了伍磊家里,苏颖不得不感慨世上的事真的好神奇,就卧龙大哥还跟他成了邻居了!

完后同样作为村里被照顾的对象,还有苏大伯家。

其实苏大伯家以前真的不算是村里需要被特殊对待的对象的,因为他家里一家五口人,只有一个苏大田是上学的小孩儿,其他人都可以当成人算了,包括苏大珍,苏大珍虽然是不是成人,但是她平时干的家里活儿可是比苏大妈还要多的。

但但但但是...

过年前后先是苏大业被村儿里人揍骨折,再是苏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