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人(还是万字更新)
/br> 纵观整个华夏科研圈。 如今有能力、专业对口并且有空余时间的大佬....其实并不多。 因此李觉对此也没藏着掖着,很大方的报出了强辐组负责人的名字: “根据组织研判决定,现安排赵忠尧同志担任强辐组组长,王京同志(王淦昌)由实验部调任至强辐组担任副组长。” “强辐组不下设独立组别,初定组员24人,随时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人数。” 李觉话音刚落。 台下的某个方位上,便站起了一位嘴唇有些厚、苹果肌非常丰满的六旬小老头。 此人赫然便是.....赵忠尧。 看着一脸严肃的赵忠尧,徐云的心中亦是感慨不已。 看过《走进不科学》这本烂书第四百四十三章的同学都知道。 这位大佬可是华夏近代物理的标准奠基人之一,担任过李、杨二人在国内的导师,培养了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以及足足十七位两院院士。 可惜后世很多人对他的感动却倾泻在了营销号套弄来的送镭故事上,真是令人唏嘘。 在眼下这个时期。 大概也只有这位在1930年就发现了正负电子湮灭的大佬,才有资格担任强辐组的组长吧...... 至于担任副组长的王淦昌....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早先提及过。 基地内对核武器的研究一共有三个大方向: 总体部,理论部和实验部。 老郭目前是总体部主任,主要负责流体力学的相关研究。 理论部主任则是彭梦熊,负责反应堆理论的相关解析。 实验部主任是王淦昌,这个部门主要负责非核部件的性能实验。 实验部和理论部算是壁垒相对比较厚的部门,普通成员之间的调动都不常见,更别说这种负责人的变动了。 徐云原本以为组织上会从新来的那批大佬中选取一位担任副组长,比如说李正武之类的专家。 不过如今看来,上头还是一如既往的以稳为主。 况且以徐云了解到的后续变动,王淦昌被安排去强辐组倒也不算是“贬谪”。 紧接着。 李觉又介绍起了强辐组其他组员的姓名: “强辐组组员分别为胡济民、张焕乔、王方定、王承书.....,特别顾问依旧是韩立同志。” 到了这一步,徐云的表情就比见到赵忠尧的时候平静很多了。 王方定等人来基地的任务属于很早就公开了的信息,他们就是为中子弹来的,自然只可能加入强辐组。 虽然李觉的最后那句话依旧没有事先通知徐云,但有轻核组顾问在前,这事儿徐云也算是早有预期。 毕竟比起轻核组,强辐组的成立几乎是他靠一己之力搞出来的。 诚然,从效率上来说,强辐组的诞生过程有些意外,但这并不是徐云推脱的理由,要不和炒粉加鸡精还想着不了了之的行为何异?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介绍完新成立的两个小组后,李觉的表情也相对缓和了不少——项目上的两个信息他已经通知完毕了。 随后他放下手中的文稿,看向了面前的众人: “除了之前提到的这些事,剩下的便是一些非核项目的新同志的介绍了。” “这次首都方面给我们派来了不少新同志,例如研究药物的楼之岑教授以及他的学生屠鹿鸣同志,他们将会并入基地的化工实验室进行红豆杉的提纯。” “陇右那边的同志今天上午刚传来了回复,他们已经找到了多处野生的红豆杉聚集点,按照时间估算应该已经开始砍树了。” “又比如李四光同志和茅以升同志,他们将暂时调入基地的建筑副业队......” “还有首都那边新送来了几位手艺很好的大厨,毕竟接下来粮食和鱼都不缺了,刚才粤省来的黄师傅还问我基地有没有从闽省来还带着孩子的夫妻呢,说是想做煲仔饭.....” 李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把新来的一些非原子能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一遍,现场众人也都很给面子的鼓起了掌。 十多分钟后。 介绍完毕相关信息的李觉忽然脸色一正,说起了最后一件事: “好了,基地的项目人员变动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差不多就这些事儿。” “而如今咱们基地人手、组别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原先的架构自然也应该改一改。” “现在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基地的架构将进行如下优化。” 说罢。 李觉从桌上拿起了另一份文件,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自即日起,221基地取消总体部编制,理论部、实验部规格降级,归类至三大项目组之内。” “原总体部成员打乱后按2:2:1的比例调入三大项目组,总体部负责人郭友来同志与原理论部负责人彭梦熊同志分别担任三大项目组所属的集成项目组总、副指挥。” “原子弹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朱光亚同志担任,轻核组项目组实验部主任由陈能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