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性命。”王伯知道内情,犹豫着说了出来。
“靠岸,郎君,靠岸吧。”少女还在一遍遍重复着靠岸的话,船舱中除了她一个人的声音再没有别的。
许久,才有一道冷沉的声音传来。
“靠岸,停在青州。”
***
官船停到青州码头约莫用了两个时辰的时间,而一个时辰后,暴风雨如约而至,海面也起了浪。
绿枝看着这么大的暴风雨,庆幸不已,还好他们停靠在了码头,否则要出大事的。
码头里面虽也有风雨,但船还是稳的,海浪也冲不过来。
硕大的雨珠发出一声声的响,她担忧地看了看暗下来的天色,想要走出门去被戴婆婆拦住了。
镇国公府的护卫早就说过,严禁任何人靠近世子和她家娘子的房间,她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待着吧。
“你放心,有世子在,小娘子不会有事的。”戴婆婆安慰她,绿枝只好叹口气。
不知道被她牵挂着的小娘子现在怎么样了。
烛光通明的房中,余窈已经回过神了,但整个人还是慌慌的,她躺在自己的床榻上,看一眼外头,忍不住又看一眼。
时间慢慢过去,“啪”一声,蜡烛突然熄灭了。
她便知道未婚夫是要歇息了,又过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她终于忍耐不住,抱着一条大迎枕下了床。
悄悄地撩开那过于厚实的帷幔,她钻了进去。
因为,少女从小长到大,很喜欢吃鱼,怎么吃都吃不腻呀!
“好,一条用来熬粥,一条做生鱼脍,一条清蒸,再一条红烧好了!”
至于剩下的就放到明日再吃。
她快速地做好了安排,浑身上下看不出一丝不乐意,萧焱定定看了她片刻,轻轻地啧了一声。
小可怜果真还是个小傻子。
………
接下来几天,一切都顺顺利利,余窈也完全适应了和未婚夫亲密相处的生活。
晚上她睡不着的时候就找未婚夫说说话,白日要不跑到甲板上钓鱼要不就和绿枝在一起制作香饼。
直到有一天,余窈待在甲板上的时候,王伯神色凝重地找到了她的面前。
余窈听了他的话紧张地连呼吸都忘了,“王伯,你当真没有看错,暴风雨要来了?”
王伯点点头,“娘子,不会有错的,您让我盯着天气我便时刻不敢懈怠。最多再过半日,海上就会起大风浪,还是尽快靠岸为好。”
“和镇国公府的人说了吗?”余窈没有怀疑他的判断,王伯是跟随她父亲出海多次的老人,不会在这件事情上糊弄她。
“我……镇国公府的人颇有气势。”王伯的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他也不知为何,一看到这些护卫就心生畏惧,总能从他们的身上嗅到血腥气,因此不太敢主动找过去。
余窈一听便了然,她点点头让王伯跟着她走,“我们去找郎君说,遇到暴风雨,要靠岸,必须要靠岸。”
她喃喃地念叨着要靠岸的话,一张小脸白的完全失去了血色。
三年前,她的双亲就是死在了一场暴风雨中,将她一个人留了下来。
自此以后,她便畏惧所有的雨夜,凡在风雨声中,她永远难以入眠。
舱房中,萧焱的脸色晦暗不明,黎丛及常平等人一个个都肃正了身体。
他们乘着的船已经走了一半,之前都无事发生,可就在昨日,武卫军有人发现海面上隐隐有小船在窥伺他们。
“陛下,照臣看,那些人一定是流窜了多时的海匪,靠打劫商船敛财。”黎丛眉间隐有煞气,早两年海匪肆虐,朝中集结兵力清剿,据说战果赫赫,可现在一看,海匪连上着黑漆的官船都敢窥伺,剿匪究竟剿到哪里去了?
“来时倒是好好的。”萧焱眯了眯黑眸,对臣下的愤慨反应淡淡,他最知道朝中的大臣们都是什么货色。
“……兴许是因为余娘子,船上突然出现女眷会令那些海匪以为,船只并非为朝廷所派。他们会觉得船上的人乃是世家贵族,产生轻视之心。”常平顿了顿,低声说道。
“哦,原来是那小可怜惹的祸。”闻言,萧焱摸着下巴,勾起薄唇笑了起来,“她喜欢钓鱼,自己却成了鱼饵,既然如此,那就将那些人全都引过来吧。”
“都杀了,莫要和朕说,船上的五百武卫军做不到吧?”他的语调很轻,透着一股寒凉的杀意。
海匪,当然是全都杀了,多好,回到京中还能拿来为他歌功颂德,臊一臊那老丞相。
“这……臣等当然做的到。”黎丛哪里敢说不能,只谨慎地多加了一句,“往前不远是青州,微臣觉得为保陛下稳妥,船今日最好停靠过去。”
万一那些海匪殊死一搏要沉了官船怎么办?陛下的安危他们如何担待得起?
青州,这两个字一出口常平的眼皮就猛跳不止,捏紧了手心。
气氛立刻变得诡异起来,黎丛后知后觉自己说了什么后背也冒出了冷汗。
他居然忘了!在陛下的面前,青州是一个不能提的忌讳,青州褚氏原本是陛下的母族。为何说是原本,是因为褚氏曾光明正大地表态,不认陛下这个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