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拥与叛(中)
已达两年,似准备与明廷作最后决裂。
然而奇怪的是,三个月之后,即万历三十六年六月,努尔哈赤竟一反前态,突然表示不念万历帝旧恶,希望重新修好的事来,并与大明边臣订立了不许偷越皇帝任何地方的边境的盟誓,态度可谓诚恳。”
刘馨问道:“努尔哈赤搞出这种前倨后恭的表演,我看肯定是有原因的吧?难道是因为当时朝廷带给他的压力增大了吗?”
“非也。”高务实摇了摇头,道:“此时努尔哈赤表面上的处境,恐怕是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在其东方,昔日的劲敌乌拉部经万历三十五年三月乌褐廉之战已大伤元气,自此乃退守吉林方面,不敢西窥,因此其东方大为开拓。
在其北方,哈达、辉发先后为其所灭,其前锋已逼开原近郊,直抵叶赫本部在其西南,明军从宽甸六堡的后撤,力量的对比已发生根本转折,从此明军对其大本营的威胁完全解除。
至此,大明在东北的整个防御体系,已被努尔哈赤全盘打乱,处在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的被动境地。与此相反,努尔哈赤却正是宏图始展,踌躇满志之时。
因此我以为,并不存在外界压力突然增强的可能,结论只能从其内部去找那就是舒尔哈齐的出走,这才是促使努尔哈赤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刘馨反问道,语气中明显加重了“根本”二字。
高务实不为所动,点头坦然道:“我之前就说过,彼时舒尔哈齐在建州女真中具有仅次于努尔哈赤的政治军事地位,所以舒尔哈齐的出走给予努尔哈赤的打击无异于后院起火。如果不迅速扑灭而任其蔓延,那么他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将极有可能会付之一炬,半生奋斗也前功尽弃。”
“所以呢?”
“所以对努尔哈赤来说,当务之急莫过于迅速调整与大明的关系。于是,他继六月盟誓之后,六至九月又积极交涉来京朝贡事宜,十二月便亲赴燕京补贡。”
“他是回心转意,还是拖延时间?”
“自然是拖延时间。”高务实道:“努尔哈赤这一连串的行动,意在表示学好和忠顺,借此牵制大明朝廷,以便全力克服这场危机,这就是努尔哈赤前倨后恭的全部奥秘。”
“嗯,第二个反常是什么?”
“第二条是,努尔哈赤在对大明朝廷表示温和态度的同时,还于万历三十六年九月,对其夙敌乌拉部贝勒布占泰也投以亲善之情,以亲女妻之,遣大臣以礼往送。”
刘馨笑道:“看来努尔哈赤也挺喜欢用和亲这个老办法的嘛。”
“办法只要好用就行,老不老并不重要。”高务实道:“这个举动的目的很明显,努尔哈赤与乌拉和亲的目的在于防止舒尔哈齐与乌拉的联合。当时倘若舒尔哈齐、乌拉、明廷这三方联合之势全面达成,那么努尔哈赤的野心就只好化为乌有,因此他不惜作出以亲女为代价的慷慨牺牲。”
“最后一点呢?”刘馨问道。
“最后一条是,历年以来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岁无虚日。但是自万历三十六年四月起,至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止,在长达十九个月的时间内,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竟然完全偃旗息鼓,没有一次军事行动的记载,此不可谓不反常吧?”
“是不太像努尔哈赤的为人做派,那么接下去呢?”
高务实道:“我觉得这一系列的反常现象,正是舒尔哈齐出走事件已经发生的有力佐证。据此可以推知,舒尔哈齐重建建州右卫,当在万历三十六年四五月之交。”
“等一下,前面说的几个时间我没记清楚,你这里怎么就推算出是在那一年的四五月之交了?”
高务实笑了笑,道:“我自然有我的理由,具体一些的理由有几个,一是努尔哈赤对大明的态度前倨后恭的转折点为六月盟誓,故舒尔哈齐出走事件只能发生在六月以前
二是万历三十六年三月以前,努尔哈赤还坚持不肯朝贡,并说抢了罢等语。可见事件只能出现在三月以后。这就说明,舒尔哈齐出走时间只能在三月以后六月以前
另外第三点理由,就是从生活和生产方面考虑,四、五月之交也较为适宜。所以我判断舒尔哈齐出走的时间应该定在万历三十六年四五月之交,重建建州右卫亦当在此时。”
“那他去了哪里重建建州右卫?”刘馨问道。
高务实道:“有关舒尔哈齐出走的地点,清太宗实录和清史稿略有涉及。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阿敏罪状里有一些记载:阿敏嗽其父,欲离太祖,移居黑扯木,令人伐木,备造房屋。太祖闻之,以檀自移住坐罪。
清史稿列传二显祖诸子传庄亲王舒尔哈齐之条则记载:自是上不遣舒尔哈齐将兵,舒尔哈齐居恒郁郁,语其第一子阿尔通河、第三子札萨克图日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移住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岁辛亥薨。
这两段记载,明确说明三点:一是舒尔哈齐确曾出走二是移居的地点是黑扯木三是舒尔哈齐因此获罪,并死于辛亥年。”
刘馨皱眉道:“这个黑扯木在哪?”
高务实稍稍停顿,答道:“从大的范围看,黑扯木当是汉族的传统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