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日本新动向(下)
丰臣秀吉要买船,买的还是纯运输船,不需要载炮?
高务实怎么想都觉得这事透着诡异。现在还只是万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88年,这个时候丰臣秀吉难道就开始盘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哦,应该是必先征服朝鲜了吗?甚至这么早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高务实略一思索,在心里否决了这个假设。虽说为政者须有长远打算,丰臣秀吉不管怎么说,在日本历史上也是一代豪雄,但既然是为政者,就还有一点绕不过去:审时度势,量体裁衣。
眼下的日本局势,确切一点说叫做“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基本”。基本,就是大致上,换句话说也就是九十九拜都拜了,只差最后一哆嗦。
德川家康的臣服的确意味着“基本统一”,但家康的臣服本身就不是心悦诚服,更谈不上纳头便拜,其实一点儿也不牢固。
很大程度上,他只是被丰臣秀吉的政治手段坑了一把,一时下不来台,摆出个臣服的样子来罢了。今后是否还会有其他变数,高务实认为此时的丰臣秀吉恐怕自己都不敢肯定。
况且就算家康臣服了,那也还不算全日本统一,至少关东就有些大名依旧没有把丰臣秀吉当成“总瓢把子”看待。在解决关东问题之前,高务实认为丰臣秀吉应该不太可能就先着手准备西侵了。
只是,据高务实的记忆,丰臣秀吉一开始在解决关东问题的思路,好像是准备政治解决,后来则仿佛是因为某个意外才临时改变决定,换上了军事手段。可惜高务实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是因为怎样一个意外了。
不过话虽如此,高务实倒并不是认为此时的丰臣秀吉没有打大明的主意。关于这个问题,他倒是有点印象,也就是丰臣秀吉在侵略朝鲜之前的几年就已经对大明有了侵略之心。
众所周知,丰臣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事业,但是并没有遵循他的路线,而是改变策略,先与敌手德川家康和解,并与朝廷接近,以朝廷的名义征讨“逆贼”显然这是效仿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这个做法也非常符合日本的现实情况。
在“基本”完成了对日本国内的统一后,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便已经急剧膨胀。占领朝鲜,成为丰臣秀吉当时最基本的方针,其当时所颁布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实际上均是围绕这一方针展开的。
当然,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仅是手段,占领唐国、称霸亚洲,才是其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高务实当年就看过一系列史料,都可以提供佐证。
按照高务实的记忆,丰臣秀吉首次明确透露征服明朝野心,是在给其家臣一柳末安的朱印状中,称他不仅要统一日本,而且要征服唐国。
该朱印状只署有日期“九月三日”,未署年号。后来经岩泽愿彦考证,当为日本天正十三年也就是大明万历十三年,即1585年的9月3日。由于朱印状在日本是官方文件而非私人信函,所以也就是说,入侵中国在当时便已被丰臣秀吉提上日程。
万历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在着手准备征服九州、打击岛津氏的时候,丰臣秀吉对黑田孝高等亲信大名表示,九州征服后的下一个目标是唐国。
当年八月五日,丰臣秀吉向诸大名发出讨伐违抗“惣无事令”的“九州动员令”时,有明确表示:“征服唐国的计划原已在考虑之中。应充分利用敲打叛逆的岛津氏之良机,构建侵略态势。”
在原历史上的1589年,丰臣秀吉致函印度的葡萄牙总督,称自己在实现日本全国统一后,已经制定了征服明朝的计划。同时他还致函吕宋的西班牙菲律宾总督,称自己在降生时已有治理天下之奇瑞。
自立志统一日本后,他历经十年实现了夙愿。此后,使朝鲜、琉球服属,进而征服明朝,乃秀吉天赋之使命,因此要求吕宋纳贡。
又次年,也即1590年,十一月,朝鲜使节黄允吉出使日本,向丰臣秀吉递交了国书。丰臣秀吉在复函中告知朝鲜方面:其一、统一天下和异域,是上天赋予他丰臣秀吉的使命其二、要求朝鲜与日本共同征伐明朝,并担任“征明向导”其三、要求朝鲜服属、入贡。
再次年,也即1591年,六月,接受大明皇帝册封、奉大明为宗主国的朝鲜正式拒绝了日本“假道入明”的提议或说要求,不同意日本向朝鲜借道入侵中国的要求。
于是,丰臣秀吉控制下的日本开始加速备战进程,于1592年至1598年两次发动侵朝战争。这两场战争,日本史称“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史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则称“壬辰倭乱、丁酉再乱”。
高务实此时想到的有如下几点:首先,丰臣秀吉对大明已经有了侵略之心,这是肯定的其次,丰臣秀吉看起来是真的觉得他能打赢这场仗再次,攻打大明的前提依然是要先完全日本统一。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1589年。高务实清楚的记得,丰臣秀吉是在这一年致函葡萄牙总督和西班牙总督,表明自己已经“统一日本”的。
换句话说,关东问题的解决,将会在今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