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葡萄牙人(上)
一艘葡萄牙大盖伦帆船在虎视眈眈的南洋舰队暹罗分舰队四艘战舰“护送”下,缓缓驶入定南港停靠,之后又经过定南协防军第一镇某部上船搜检,终于获得批准:“使者登岸”。
“格兰杜拉”号舰长佩德罗德迪弗拉迪什陪同着果阿总督特使阿尔弗雷多德布尔戈斯先后下船。一座看来已经基本建成的、颇为“现代化”的港口出现在他们面前。
虽然京华所修建的定南城位置在后世曼谷靠南几十里,但定南港的位置倒和后世的曼谷港的“港外锚地”出奇的一致后世曼谷因为并不在河口位置,而是靠北三十公里左右,故它实际上是个河港,只能停靠一万吨的船只,而它通往世界各地的大型船舶则需要停靠在“港外锚地”,也就是河口港。
高务实嫌这样麻烦,故把定南城的位置直接往南挪了挪,差不多直接建成了河口城市。不过定南城的规划不仅面积大,而且照搬了大明所习惯的都城模式,将此城分为外城、王城和王宫三大部分,由外及内一共“三环”。
定南城的外城现在并未成型,倒也不必过多介绍,且说那“暹罗王城”也就是内城的位置,大概位于后世曼谷东南的“邦南彭”河流半岛,占地约40平方公里。
“河流半岛”这个词汇颇有意思,它实际上是由于湄南河在那里来了一个急转弯,于是形成了一个半岛,当地人称之为“邦南彭”。这个半岛的特点是本身面积颇大,但连接陆地的部分很“细”。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一条不宽的陆路联通着“大陆”本身。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地图看一下“北榄邦南彭水上市场”的地形。
如此一个半岛显然极其适合陆地防御,单从陆地防卫来讲,甚至可能比着名的“世界渴望之城”君士坦丁堡还要夸张。而且这临近入海口的湄南河也足够宽阔,至少目前肯定还没有万吨海船那也就意味着京华的任何战舰都能开进去作为水面防卫辅助。
可以说,该王城内城建好之后,哪怕定南城外城造反,乱兵也进不去内城除非内城的汉人士兵也造反了,但如果能闹成那样……恐怕只能说活该。
四十平方千米可不小。这么对比一下吧:后世的北京故宫基本上是明紫禁城去掉三海的面积为72万平方米,相当于072平方千米。也就是说,这个名义上的暹罗王城、实际上的定南内城,面积有55个北京故宫那么大。
再对比一下,明北京城一开始的面积是东西宽六千六百七十米,南北深为千三百一十米,实际面积为三千五百四十万平方米,也就是352平方千米。
不过嘉靖二十六年时,明廷决定加修北京外城。原计划四面都建外城,总长七十余里,但至嘉靖三十二年修完南面部分十三里左右之后,因为人力、财力困难而停工,北京就由初建时的矩形,发展成在南面建有外城的凸字形平面。
此时的京师南外城东西宽约七千九百米,南北深约三千二百米,南面三门,东、西面各开一门,北面两门。由三条南北向街与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垂直相交,形成干道网。
建外城后,北京的城市中轴线向南延伸至永定门,长度增至七千六百米,城区面积也增至六千二百五十万平方米,也即625平方千米。
不过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此时的京师北城称之为内城,南城称之为外城,它已经是一个“完全体”了。而京华目前在建的这个40平方千米的“暹罗王城”,它只是定南城的内城,外城还根本没有动工,只是有几套不同的设计方案给高务实过目了一下。
正是因为面积巨大,所以花费也巨大。
要知道在大明朝早年,尤其是在永乐时期,朝廷可真的不穷,而且还是“用工免费”卫所兵的,可即便那样,也不过建了352平方公里的北京城。
现在京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建一个比当时北京城还大的新城,这花费可不是海了去了?
当然,永乐皇帝用工免费,京华用工花费也不多。京华的主要用工花费都在技术人员上面,有大明国内的,也有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各邦来的。至于真正卖苦力的,绝大多数都是暹罗当地人,这些人不需要京华付钱。
何谓不需要?意思是暹罗当地贵族免费提供这些劳力给京华,同时还因此对京华感激不尽。
嗯,听起来好像很奇葩,但其实不然,这是真的。因为这些人本质上是贵族们的农奴,但农奴并非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空闲时间没活干时,贵族们也得养着他们。
现在不同了,贵族们可以在农闲时把农奴送到定南给京华打工,京华虽然不给工钱,但是却管饭,并且基本算是管饱,做工三个月还会发两套衣服粗布短打……这简直是活菩萨好吗!
现在暹罗不少贵族甚至深恨自己的领地离定南城太远,以至于把农奴送过去的路程中还要浪费一些粮食,比不得定南城周围的那些贵族领地更能节约成本。
既然说了“暹罗王城”,也就不得不介绍顺便介绍一下名义上的“暹罗王宫”。
原先南疆各国的王宫,在高务实看来都有些抠抠搜搜,即便他们特别喜欢给王宫建筑上贴金箔,用以显示王宫的富丽堂皇,但……面积实在太过逼仄,高务实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