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伐元(廿六)箭来
正如高务实所料,经略本部的五万人从大宁出发一路西行至柳河川,与侧翼的五万明军汇合的这一路三百多里,全军并未遭到任何袭击,甚至连骚扰都没有遇到。整个行军过程中的感受就仿佛是偌大的察哈尔已经再无一个蒙古兵存在了。
汇合了侧翼的五万明军之后,高务实的经略本部再次充实到十万大军的规模。如此充沛的兵力让曹簠大为松了口气,再也不担心遭遇什么偷袭了。
然而,十万大军齐聚便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后勤补给的压力立刻激增。
经略本部方面原先的补给线是分成两路的,一路是主补给线,毫无疑问是走忠义中卫镇守的喜峰口出关,沿途北上行经宽河、富峪、青城然后抵达大宁;另一路是从密云后卫镇守的古北口出关,行经小兴州,抵达柳河川。
实际上这两条补给线的行程距离相差无几,但很明显主路那边的中途节点更加密集,这不仅意味着主补给线这一路是更加成熟的“旧路”,也意味着转运更加方便,可以维持的运输力量更加充足。
那么现在高务实经略本部西移就会带来变化,首先主补给线依旧不能直接掐断。因为大宁那边的储粮虽然是够用的,但当地被蒙古人占据百余年,现在只是恢复了驻军,实际上连蔬菜生产能力都约等于无。
以至于在“非战争进行中”之时,还得从大明境内给当地运输大量的新鲜蔬菜,避免驻军爆发大面积的营养缺乏病。甚至有时候还要输送一些肉类、鱼类,即便新鲜的鱼、肉某些时候不太好办,但腌制品总得保证吧?
而在西路补给线这边,原先只需要保证五万人的后勤,就算中途的节点少一些也还勉强能够维持。现在变成了十万人不说,这十万人还不是原地驻军,而是要继续机动,向西进军。
一支军队原地驻扎时的粮食消耗是远低于行军之中的,而行军的强度又对粮食消耗的增幅影响巨大,似当前这种要去追击一支骑兵部队的情况,粮食消耗直接翻倍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意味着西路补给线的压力并非翻了一倍,实际上是达到了之前的四倍之多,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同样的局面并非经略本部特有。高务实之所以没让萧如薰部也参与向西追击,甚至连他麾下的麻承勋部骑兵都被留在察罕浩特,除了因为察罕浩特需要有军力驻守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补给线不可能从辽东的开原一直拖去土默特。
萧如薰虽然只是辽东副总兵,但此刻他麾下论兵力反而超过了只带最核心精锐出战的李如松,因此如果高务实让萧如薰部追去土默特,要么会逼死运粮的人,要么会饿死打仗的人。
李如松部的补给线比萧如薰略短一点,因为他的补给线是以广宁为起点,实际的前线出发点则是阜新,去土默特的话比萧如薰近三四百里。
这倒不是说李如松部就没有后勤压力了,相反他的后勤压力也不小。因为他这一路全是骑兵,不仅之前去捕鱼儿海设伏是长途奔袭过的,而且接下去前往土默特还是长途奔袭,虽然眼下正是草肥之时,但依旧需要不少精饲料来确保战马不会严重掉膘。
随着玉米种植在辽东的铺开,精饲料本身现在倒是有保障的,麻烦在于战争状态中的战马吃得太多,导致运力紧张。另外,由于李如松部几乎一直在高速转移,补给线自然也就一直在变,客观上再次加大了补给难度。
麻贵、把汉那吉组成的明蒙联军方面,补给线的压力倒是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这一路的补给线即便是在塞外也被分成了两大段。第一段是从大同的杀胡口到归化城,第二段是从归化城到外喀尔喀撒里怯尔。
这两段补给线的距离相差很大很大,从杀胡口出关到归化仅约两百里,从归化到撒里怯尔却远在千里之外。如此长距离的补给线,又还处于草原之上,显然本就十分危险,随时都可能遭遇蒙古人的袭击劫掠。
因此,麻贵所部从归化出发时就带足了至少能坚持三个月的军粮,后续军粮则是按照“少批次,大批量”的思路来输送,故而直到如今,麻贵所部还在吃自己携带的军粮——但是已经只剩一个月的口粮,而同时下一批补给还没从归化城出发。
把汉那吉所部土默特、鄂尔多斯联军则有所不同,他们是按照蒙古人的习惯来办的,除了一些易于携带的干粮之外,他们还带上了不少羊。这样一来,他们平时既可以饮母羊奶,也可以吃公羊肉。
甚至因为前文提到过的蒙古军习惯于在远征中骑乘母马之故,有时候还有马奶可以作为补充。于是相对而言,土默特、鄂尔多斯联军的补给情况比明军强十倍——不是说吃得好十倍,而是对补给线的依赖度低明军十倍。
他们这一路十二万大军,实际上补给压力全在麻贵所部的六万人这边。而现在的问题是图们正在赶往归化城的路上,一旦他赶在归化派出运输队之前包围了归化城,那么麻贵所部就很可能要在一个月后直接断粮。
当然,麻贵也许能去把汉那吉处化缘一部分,但能拿到多少就不好说了。毕竟蒙古人的后勤体系虽然独特,却一贯是以自给自足着称,如果让他们临时分一半出来,最终导致的结果肯定是大家都吃不饱。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