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七十)达成

第283章 正国本(七十)达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多加五军都督府的职务,通常先加都督佥事,再加都督同知,再加右都督,最后加左都督。在官职上一般称为“某都督府某职掌卫事”。

又由于北京在五军都督府中属于后军都督府辖区,所以通常加官都是加后军都督府的堂上官。如此,王之祯此时的职务就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掌卫事”,可以简称“锦衣卫左都督”,也有时候朝廷官方会简称为“缇帅”,如《神宗实录中就多次有“缇帅王之祯”这样的字眼。

这里有个疑点,不知道是有了都督加衔之后才能称缇帅,还是只要当了锦衣卫指挥使就能称缇帅,不过从《实录的记载顺序来看,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换句话说,除了王之祯这个由皇帝钦点的左都督掌卫事,高务实已经与锦衣卫撇开干系了。至于王之祯,他在那件事之后也提出过辞职,但皇帝拒绝了。一方面是王之祯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朱翊钧用起来很顺手,另一方面朱翊钧也不想搞得那么明显,好像整件事就是为了针对高务实一样。

王之祯与高务实只是远亲,而且由于是舅家的舅家,根本不在五服之内[注:五服只论父系,这也是古代男子能娶表姐妹的原因。],故朱翊钧虽然知道他们有亲,但却并不在意。

按照此时的风俗,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之家,舅舅因为是母亲的兄弟,本身可以说是很亲的,但舅舅的舅舅那就算了。毕竟只有父系上朔,哪有母系上朔的道理,乱纲常了属于是。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是皇帝的鹰犬,他们既是监督和震慑百官的工具,也是最后的倚仗。正因为如此,高务实当初才会决绝地选择撤出自己在锦衣卫的影响力,也正因如此,皇帝知道高务实始终把持着底线毫不逾矩。

臣有臣规,故君有君道。朱翊钧今天之所以愿意说服郑妃,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和高务实之间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默契,而不仅仅因为两人旧日的感情。

锦衣卫之外就是五军都督府,或者说当前五军都督府名义上掌握的最强力量——禁卫军。毫无疑问,禁卫军是高务实一手创建的,或者说是他和戚继光联手缔造。无论如何,禁卫军受高务实的影响很深,何况现任禁卫军司令已经由麻贵接任——麻贵脑门上贴着的“高”字没有谁看不见。

当然,朱翊钧并不担心禁卫军会做出诸如造反之类的事来,毕竟调动禁卫军所需要的半边虎符一直都在皇宫之中,高务实对禁卫军影响再大也不可能随意调动他们。

但是,这种影响力在某些关键时刻仍然可能发挥异乎寻常的作用,比如京城之内出现重大变故,虎符出不了城,但禁卫军京北大营就在京郊,是可以看到城内大乱的。此时,就不能排除有人能说动禁卫军做出一些事来了。

不管是要做什么,只要这个人打着正义正统的旗号,就可能说动禁卫军,而前提只有一个:此人对禁卫军的影响力足够大,禁卫军愿意在京师大乱的情况下相信他的话。

谁对禁卫军有这样大的影响力?排除掉麻贵自己脑子抽风之外,其实说到底也只有两个:高务实和戚继光。

但是,戚继光现在已经封了伯爵,作为武臣勋贵,他就要遵守一些旧例,比如无战事不统兵。所以,他对禁卫军的影响虽大,但从政治的角度而言,即便排除他主观上的无论何种意愿,客观上他也很难利用得上这种影响力。

能有利用这种影响力可能的只有高务实。他是勋贵不假,但更是文臣,是内阁制形成之后不会被视为有造反可能的人之一,所以一旦真出现那样的局面,则高务实恐怕就是唯一能调动禁卫军的人。

当然,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京师大乱,虎符和诏书不能出城。对朱翊钧而言,只要京城本身不出乱子,这种事根本不会发生。所以他刚才才会说,关键问题在于自己至少要活到皇太子成年。

太子成年,就意味着不会有顾命大臣代掌天下之权,此时再有锦衣卫和净军在,京城就乱不了,禁卫军就不会被人利用,一切就能如往常一般。

最后就是兵部。毫无疑问,兵部其实仍是掌握天下兵马的关键。禁卫军再强,他们也只有七万人左右,而京师周边诸镇就有好几十万,十倍于禁卫军。

不过就皇帝看来,高务实在兵部的影响力虽然巨大,但兵部反而是最不需要担心的,正如当年先帝对他的教导那样。

当时隆庆已经病重,他将太子召之跟前,与他讲述了一些自己做皇帝的经验,最后告诉太子:“在大明,不论一个文官的权力有多大,你只要不放松两点,就至少不必担心这个人成为王莽——厂卫和京营。”[注:见卷二第053章最后一课]

厂卫不必说了,高务实全面撤出影响力,也一直规规矩矩不插手其间;京营已经改为禁卫军与生产建设兵团,其中禁卫军是作战的部分。

高务实对禁卫军的确保持着影响力,但早在制度建设初期,他就按照旧例把兵符一分为二,半边留在五军都督府但由禁卫军司令代掌,而另外半边留在皇帝手中。

也就是说,一开始他就把大权交给了皇帝,自己只是维持影响力而已。哪怕朱翊钧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局面也很正常,毕竟前些年的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