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甘薯的亩产量,竟然能达到惊人的千斤。 慕容楚激动的问道:“王叔此言为真? 这甘薯,产量竟然真的能达到如此之多么?” 在大殿上,宝庆王十分恭敬,说道:“回皇上,微臣不敢欺君。 当时曾问过当地的官员,以及种植这甘薯的农户,此物确实可以达到亩产千斤及以上。” “太好了,太好了。”慕容楚欢喜之色溢于言表:“有了此物,百姓不用饿肚子了,我燕朝国力,必将更加强盛。” “陛下乃是一代明君,诚感上天,此乃上天赐福,天佑我燕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底下的群臣忙不迭的就起来拍马屁,山呼万岁。 慕容楚素来都不太喜欢听人拍马屁。 但今天,他明显的很高兴。 他一心记挂百姓,每到灾年,或者寒冬,都会饿死,冻死无数百姓。 身为皇帝,自然是无比忧心的。 如今有了棉花与这甘薯,可算大大为他缓解了一下心头之忧。 当然,他自然也知道,让全国所有人都穿上这棉衣,吃上甘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不过,也未必不能实现啊。 慕容楚十分有雄心壮志。 白一弦在旁边看着遇冷的马铃薯,不由无奈的一笑。 马铃薯,也就是土豆,其实亩产也很高的。 当然,并不是这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土豆,亩产只有可怜的一百斤而已。 要知道,现在小麦的亩产有两三百斤,而水稻的亩产有五六百斤左右。 所以,土豆刚传入我国的时候,是个妥妥的稀罕物,奢侈品,只有上层人士才能吃得起的。 不过,白一弦相信,在经过自己改良之后,很快也能达到亩产两千斤左右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白一弦并不会强出头,冒出来放话自己能让马铃薯的亩产达到上千斤。 这样抢风头的事情,也太不懂事了。 而且以他现在的地位,也不需要这么做。 宝庆王这回去西域那边,带回来的东西并不多,也就二十来种。 因为时间实在不多。 他们满打满算,也才去了不足一年而已,就算快马加鞭,来回路上也得折腾挺长时间。 去了之后,先找到棉花,再找到白一弦指定的那些,问价、打听,还得花费时间大量收购种子。 还得加上游玩的时间。 他们带回来的,也确实有白一弦没有指定要的。 但基本上都是遇到什么,就带什么了。 或者吃到某样东西,觉得好吃,就顺便给搞回来这样子。 很快就将带回来的东西一一展示介绍完毕。 慕容楚高兴之下,大手一挥:“赏。” 燕朝的传统就是喜欢办宫宴。 过节了办宫宴,高兴的时候办宫宴,有人立功了办宫宴。 所以,晚上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又是宫宴。 又同样可以带着家眷出席。 只是这回的宫宴有些特殊。 帝王有令,宝庆王带回来的那些东西,要拿出一点,赏赐给大家,君臣同乐,诸人共享。 不过,这可就难为坏了那些御膳房的人。 要做山珍海味他们反倒不怕了。 但是这甘薯,马铃薯,花生,还有带回来的一些青菜。 这见都没见过,该怎么做呢? 看马铃薯啊,甘薯啊这模样,大概跟芋头之类的差不多,应该是要蒸煮一下吧? 但毕竟是没见过,心里没底。 听说这可是宝庆王从西域那边带回来的,珍贵的很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不是这样的做法,那搞坏了这些东西不说,弄砸了皇上的宴席,可怎么办呢? 那可是大罪,皇帝一怒之下,他们可就遭殃了。 正为难,想着是不是派人去问问宝庆王。 或者是其他的去过西域的那些贵人,这些东西的做法? 但又觉得这样做十分唐突。 君子远庖厨。 这是其一,还有一点,那些可都是些贵人,向来只负责吃的,哪里会做的? 就算东西是他们带回来的,但他们也未必会做啊。 可能只是尝着好吃就带回来了呢。 而就在这时候,有人来报,说是承亲王来了。 大厨有些纳闷,不知道承亲王这时候来做什么,但还是不敢怠慢,急忙迎接。 才知道,原来王爷竟然是来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该如何做的。 这可把一众御厨给激动的不要不要的了。 心道要不都说人家承亲王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反正就是各种好呢。 你看看,人家不但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做,还知道他们肯定会为难,专门来告诉他们。 这么好的王爷,上哪儿找去啊。 御膳房上上下下都激动感激不已。 晚上的时候,宫宴如期举办,君臣同欢,其乐融融。 跟以前不同的是,宴席开始之后,不像以往,上来的都是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