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3 / 4)

逼死隆科多原配的嬷嬷,手段极其残忍。这人应了一声,就转身下去了。

要知道李四儿能够牢牢抓住隆科多的心,靠的可不止是美貌和撒娇,还有很多见不得人的手段。

年珠送走了李四儿后,就听说了廉亲王之事。说是自廉亲王在早朝上犯了疯病后,皇上爱护这个弟弟,就派了人好好″照顾″廉亲王。

说是照顾,但众人皆知实为监视。

但廉亲王这个人既能拉拢不少朝中众臣,可见其本事不小。几日的时间过去,皇上派出去的小太监竞是半点不对都没察觉。皇上气的不行,但这事儿吧,他虽知道廉亲王在装疯卖傻,许多人都知道廉亲王在装疯卖傻,若这个时候皇上对他赶尽杀绝,那这么久皇上那友爱兄弟的戏岂不是白做了?

年珠知晓这事儿,只微微叹了口气。

等着再次进宫探望年若兰时,姑侄两人正说着话时,皇上就来了。不过十来日的时间,年珠发现四爷比先前更是憔悴了些。她刚起身请安,皇上就道:“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起来吧。”年珠轻声应是。

年若兰连忙吩咐秦嬷嬷等人上茶点,甚至小厨房还送来了一盅天麻鸽子汤。年若兰更是道:“……皇上尝尝看吧,这补汤是臣妾一早就吩咐小厨房炖的,臣妾虽不懂朝中政事,却也知道皇上近来很是辛苦。”“您向来忙于政事,臣妾总不能劝您不理朝政,只能在这些小事上多用些心思。”

不仅如此,向来性子绵软的她更是难得强硬起来,非逼着皇上将一蛊汤喝的一干二净这才罢休。

皇上对此觉得很是受用,笑道:“珠珠,你若闲来无事就时常进宫陪你姑姑说说话,在翊坤宫中小住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从前你在雍亲王府是什么样子,如今到了紫禁城,还是什么样子。”“你若进宫,你姑姑想必也就不会这样盯着朕,朕啊,向来不喜欢喝这样油腻腻的补汤。”

这话虽看似在埋怨,实则语气里却带着喜悦。年珠掩嘴笑了起来。

皇上道:“你笑什么?”

“我在笑,皇上明明心里是欢喜的,却装的一副不愿意的模样!"年珠看了看年若兰,又看向皇上,道,“你们如此恩爱,夫复何求?来日我与我的夫君若能像是你们这样就好了。”

顿时皇上脸上的笑意是愈发明显,道:“朕哪里欢喜了?”这下,就连秦嬷嬷等人都笑了起来。

秦嬷嬷见皇上心情大好,也大着胆子道:“别说七格格您呢,整个翊坤宫上下谁不觉得皇上与娘娘恩爱有加?不管皇上来不来翊坤宫,娘娘都一早吩咐着小厨房炖上补汤呢!”

“还有吃食方面,娘娘长了个小猫胃,从前在吃食方面从不在意,如今却变着法子给皇上弄好吃的…”

皇上虽未说话,但面上却是挡不住的笑意。年珠想着机会难得,便道:“皇上,我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与您说。”年若兰一听这话,就借口要去小厨房看看悄无声息退了下去。从前她未能封后,以熹嫔为首的许多人都暗中说她与皇上会因此离了心,殊不知她虽见皇上的次数比从前少了许多,但两人的感情却是更胜从前。皇上这才道:“你一向聪明,还能有拿不定主意之事?说吧。”“皇上误会了,我并非是拿不定主意该不该说。"年至看着皇上的眼睛,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些,“而是因为我知道这话我说了,您定会不高兴的。”反正她已提前给皇上打了预防针,皇上若听了她的话,可是不能不高兴的。皇上略一沉吟,就道:“可是因为廉亲王一事?”年珠点了点头。

“没错,按理说连姑姑都知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朝中大事,于情于理我都不该插手。”

“可如今我已听说了许多风言风语,说是皇上容不下廉亲王,明明见着廉亲王疯了,却还派人盯着廉亲王。”

“我知道皇上心里不舒服,想着即便到了这时候,廉亲王对您不仅没有歉意,甚至还满心算计!”

“但是你坐拥天下,富有五湖四海,何必与廉亲王一般见识?”说着,她见皇上面上并无异色,胆子也大了起来,又道:“我虽不喜念书,却也知道三国时期蒋琬雅量容人的故事,您饱读诗书,想必更清楚个中道理。”

“更别说廉亲王向来心高气傲,就算真饶他一命又如何?要他顶着疯子傻子的名头过一辈子,岂不是像钝刀子割肉吗?”皇上皱眉不语。

三国蒋琬之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蒋琬继诸葛亮之后主持蜀汉超真,他手下有个官员不善言辞,性格孤僻,所有人都说此人对他过于怠慢,但蒋琬却从不计较,得众人好评无数。年珠轻声道:“而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难免传着传着越来越离谱。”

“这话,怡亲王也与朕说过。“皇上冷声道,“旁人不知道,你与怡亲王应该是最清楚廉亲王曾做过些什么,若叫朕就这样轻而易举放过他,朕实在是万箭穿心。″

年珠笑道:“大人不计小人过,您是什么身份,廉亲王又是什么身份?'“您的心里,装的都是江山社稷,百姓安危,桩桩件件,都是大事,何必叫廉亲王这等小角色放在心里?”

皇上仍没有接话。

年珠也知道,如今的皇上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