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爱国者
在巴伦前世的时候,巴克莱银行因涉嫌操纵LIBOR,面临总额超过4.5亿美元的罚款。
瑞银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也因操纵利率遭英美监管机构重罚逾25亿美元,全球还有十几家金融机构也因操作LIBOR而被调查最终获得了天价罚单。
但其后果远不止如此,最终英伦银行业协会因此被剥夺了制定和监管LIBOR的职责,而由英伦政府重新选择掌控LIBOR的“新主人”。
当时参与竞争LIBOR制定权的,包括伦交所和路透集团,最终纽交所的母公司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从英伦银行家协会收购了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运营商BBALiborLtd。
这背后的原因,如果说没有美利坚政府的施压,恐怕不会有人相信。
毕竟LIBOR制定权的竞争,事实就是一场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争夺战。
事实,早在去年的时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盖特纳,就曾向英伦央行行长提出改进LIBOR机制的六项建议,其核心就是加强美利坚银行对LIBOR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盖特纳的六项建议中就包括强烈要求允许更多美利坚银行加入定价机制;为美利坚货币市场专门增加一个新的LIBOR利率品种;以及尽可能消除银行操纵和误报动机,关键是增加参与定价的银行数量,尤其是美利坚银行数量。
只不过当时的英伦方面,直接拒绝了这些提议。
巴伦知道,美联储对于LIBOR机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心知肚明,却故意引而不发,他们在等待出手的最佳时机。
毕竟对于英伦银行业协会和英伦商业银行长期主导该机制,美联储一直心怀不满,曾多次强烈要求增加美利坚商业银行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英伦央行却始终置之不理。
一直到三年后,英伦银行业因操纵LIBOR丑闻威信扫地,LIBOR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遭到普遍怀疑,美联储立刻抓住机会,迅速倡议以新的基准利率来取而代之。
也就是说,在LIBOR操纵丑闻爆发前的现在,乃至于更早的时候,其实包括财政大臣达林在内的英伦政府方面,对于英伦银行业协会对LIBOR操控的事情,就已经有所耳闻了。
之所以他们一直都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没有进行调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达林他们低估了这些大银行对LIBOR操控的严重程度,这无需多言,毕竟在次贷危机之前,或许这些银行的确还并没有太大规模的对LIBOR进行操控,最多只是存在于某些交易员之间的默契之中。
但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因为在投资大规模的亏损,以及银行内的流动性危机,因此为了增加盈利,以及令自家银行在外界看来的表现更好一些,这种对LIBOR的操控,才会愈演愈烈――否则美利坚也无需等到2012年才开始引爆这个丑闻了。
另外,目前英伦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更重要的工作,还是保证其银行业的稳定――为此,它们甚至不惜对相关报道的媒体开刀,也就暂时顾不LIBOR有可能的操控这种“小事情”了。
而且在达林他们看来,或许这些银行对LIBOR的小小操控,也有迫不得已的地方,毕竟需要保证大家对银行业的信心,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们也有稍稍纵容一下的理由。
最后,就涉及到美联储方面了――美利坚一直想要增加乃至完全掌握对LIBOR的制定和监管权,这些心思英伦方面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在并没有进行彻底调查之前,认为英伦银行业协会对LIBOR的操控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越界的达林,自然不希望因为“自曝”此时,而给美联储递刀子,给他们参与进来的理由……
但巴伦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程度,并不是英伦方面想要不追究就能够遮掩过去的,任谁都不明白,可能最初只是尝试性的进行“操控”,但在尝到了甜头之后,银行家们又怎么会守住底线呢?
在这里就要拿出《资本论》中的经典论述了:
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被绞死的危险……
特别是在有意无意的纵容之下,那么银行业协会对LIBOR的操纵,就会越发的过分,一直到美联储主动将其曝光出来。
到了那个时候,英伦方面的结果,在巴伦的前世就已经看到了……
不但银行业协会以及那些大银行在民众中的信誉轰然倒地,并且美利坚借此也从英伦这里拿走了LIBOR的制定权。
当LIBOR的定价权,甚至是监管权,都被美利坚所控制之后呢?
也就意味着英伦在全球的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然后,就是伦敦这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降低。
这自然不符合巴伦的利益,这也是他会向达林提出来这个事情,并且希望英伦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介入的原因。
毕竟虽然说LIBOR是由路透集团所发布的,但渣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