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2)

第51章 床太小

宋明稚觉得,慕厌舟这是在试探他。

他虽然不确定自己究竟是哪里露出了破绽,但是宋明稚对慕厌舟的观察能力,向来都不曾有半点的怀疑。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慌张……

宋明稚低头,夹起了一筷子菜。他假装思考片刻,认真回答道:“我想那人应该不在远霞县吧,若是他真的在这里。那么,既然之前曾出手相助……现在也一定也会帮殿下的。”

话音落下后立刻低头吃起了饭。

慕厌舟也放下茶盏拿起了筷子,点头道:“阿稚说得对。”

宋明稚的耳边传来一声很低的笑。

慕厌舟垂下了眼帘,轻声说道:“他不会抛下我的。”

他的声音虽轻,语气却无比坚定。

宋明稚的手指轻轻地颤了一下,险些将筷子丢在桌上:“对……”

时间不早,慕厌舟终于低头用起了饭,而经过他的“提醒”,宋明稚则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一回,随齐王出京的自己,压根连什么“帷帽”都没有带!

见他不动,慕厌舟不禁困惑道:“怎么了,阿稚?”

宋明稚连忙摇头,转移话题道:“没事,我只是在想,刚刚路过的那个村子……”

慕厌舟笑了一下并没有说话。

而是抬起手将一筷子肉,夹到了宋明稚的碗里:“先吃饭。”

慕厌舟的动作格外熟练,似乎早已在一日日相处中,习惯了时刻照顾着身边的人,而宋明稚好像也已经……习惯了他的照顾。

“好。”

宋明稚默默在心中谴责了自己一下。

终于埋头吃起了饭来。

只不过……

垂眸看到碗里的饭菜。

仍在纠结方才那件事宋明稚发现:自己似乎真的没有办法,眼看着齐王殿下遇到危险,而无动于衷-

远霞县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慕厌舟带人处理,别苑里面逐渐热闹了起来。不多时,慕厌舟便用完午饭,带着众人离开此地,朝着周围的村落而去。

他这一忙便没有再歇下来过。

齐王离开京城,是为了处理正事,宋明稚随行原本已经是破例,自然不可能再在这个节骨眼上带什么侍从。这一回,就连元九和阿琅,都没有随行。与众人猜想的不太一样的是,没人服侍后,身为“齐王妃”的宋明稚完全没有表现出什么不适。

——他每日就待在别苑里晒晒太阳。

偶尔在四处闲逛,偷听严元博手底下的那群人,又在打什么小算盘。

就这样毫无障碍地适应了简单的生活。

……

别苑那头,花厅内。

远霞县所在的“樘州”的长史蔡友文,正在厅内反复踱步:“……齐王殿下他整日早出晚归,忙得团团转,看这样子,似乎是要在远霞县这里大干一场。”

跟随慕厌舟一道来到远霞县的户部员外郎,也咬牙点头道:“也不知道殿下他是中了什么邪,还真顶着太阳,自己走访勘察灾情。哎……勘灾一事没什么难的,最重要的不过是眼见为实。眼下,他已看过这里,我们上报起来,也必须斟酌着才是……”

花厅的房梁之上。

宋明稚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两个人都是严元博的手下。

他们话虽说的委婉,但是意思却再明显不过——

严元博一党瞒报灾情的小算盘,被齐王打翻了。

宋明稚借着房梁的遮挡,低头朝着地上看去:跟着慕厌舟,在这周围跑了好几天的樘州长史蔡友文,整个人看上去灰头土脸的。

这一刻,他正紧锁着眉头,一脸愁容地同对方说着慕厌舟这几日的所作所为:“唉,大人有所不知。”

蔡友文终于坐在了长桌边,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说,一口喝掉后方才继续道:“若是只看灾情就算了!齐王他还看了……粮仓。”

户部员外郎瞪大了眼睛道:“粮仓?!”

蔡友文不由压低了声音道:“按理来说,得等灾情勘查完毕后再行赈灾之事,但是齐王看了几个受灾严重的地方之后,便说要先给这几个地方的百姓发些赈灾粮。他是亲王……他这样说,我们哪有拒绝的道理啊?只能立刻派人去办,没想这一办就坏了事儿了。”

桌那边的人,似乎猜到了什么:“……数目不对?”

蔡友文重重地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对……齐王不知怎的,竟发现粮仓里的储粮,和户部那里登记的数目对不上!”

花厅里面瞬间鸦雀无声。

两人虽然没有将话说明,但知道后世历史的宋明稚,还是瞬间就明白了他们在担忧什么——大楚朝堂上表面虽风平浪静,实际已近腹心内烂。

无论远霞县还是整个樘州,背地里必定是一笔烂账,储粮一事不但经不起细查,甚至还有可能将严元博等人,也一道给拉下水来。

阳光转出了花厅。

房梁上的光线,逐渐变暗。

宋明稚离开崇京城的时候,并没有戴帷帽,今日只用一条黑色布巾,遮住了面容与他那头过分耀眼的金发。看见花厅里面不再像方才那样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