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谢谢大家支持(6 / 12)

是蔡京】:,,.

【因苏轼反对新法,王安石颇为愤怒,于是让御史弹劾苏轼,苏轼不用他弹劾,自己请命,既然说不过,他不在京城做官不就行了。】

苏轼点点头,不错,这的确是他的性子,说不过就不说了,能非让瞎子聋子听你意见么,再把自己给气死了,去哪当官不是当呀。

“心胸如此狭隘!为大宋江山?绝无私心,可笑,不过以新法为名,搞党派之争,动大宋根基,王安石,你个佞臣!”司马光痛心疾首,官家怎么就被这样一个人给蒙蔽了呀!

【宋神宗】:王安石心胸竟然如此狭隘,难不成真是朕看错了他?

宋神宗心里嘀咕的话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

乐瑶对王安石的印象还是挺好的,虽然后世把宋朝之灭的原因归于王安石身上,对于这点乐瑶是不赞成的。

就大怂的德行,没有变法只能灭的更快。

【王安石就是性格倔强了一些,也不能说一些吧,拗相公,真是连神仙劝也听的性格,但是不狭隘。】

“犟驴呀。”宋神宗认同,王大人的性格的确如此,有时候连自己的话他都不听。

【咱们还用苏轼举例子。

苏轼得罪王安石离京后,任湖州知州,例行公事,上任后都得给皇帝书信,表明自己定会好好为官。

官场的客套话,众官都写,苏轼也不能不写。

于是他给宋真宗上书《湖州谢上表》,在这表里,苏大居士嘴贱的毛病又犯了。】

苏轼讪讪一笑,他嘴贱?

【苏轼在表里说,自己老了,迂腐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跟着宋神宗一起变法。

自己这样的,也就在小城小镇的当个小官。

苏轼这一表一下激怒了当时的新政党派,这是明目张胆的讽刺他们,骂他们呀!

于是新政之官员集体上书,告苏轼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讽刺朝堂,以下犯上。

宋真宗下令把苏轼逮捕,入押京城,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砸吧砸吧嘴,叹了一口气。

“你叹气作甚?觉得朕冤枉你了?你是不是讽刺朕吧。”宋神宗问。

“对对对,官家您说什么都对。”苏轼不解释,反正解释没用,等他回去就请辞。

看苏辙这样子宋神宗就来气,“你不服气是吧,苏轼!”

“臣没有,臣不敢。”苏轼双重否定,双重否定代表肯定。

【当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上书为苏轼说情,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什么心胸狭窄之人。】

听王安石还为自己求情,在场的苏轼大为感动,“王大人。”

“祸自他出,如今又虚情假意求情。”司马光语气不屑,觉得王安石沽名钓誉,收揽人心。

【对了,中间还出了一段小插曲。】

乐瑶发了个小动画,一卡通小人被关在大牢里,抱着一条鱼大哭,头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吃鱼!”

“鱼多好吃呀?”苏轼不解,怎么能有人不喜吃鱼。

【原来苏轼和他的长子约定,送菜就代表没事,若是送鱼就代表他死定了。

一起苏轼长子有事,又让人代为送餐,那人一看,苏轼这伙食也太差了,于是就想着给苏轼改善一下伙食,就送了一条鱼。

苏轼见到鱼,以为自己死定了,于是在牢中挥泪写诗给他弟弟,让他弟弟照顾自己家人。】

苏轼……

“哎呦,苏大人,以后还吃鱼么?”有同僚官员打趣苏轼。

“吃,如何不吃,鱼多好吃。”苏轼道。

【这真是一场误会,但是宋神宗已经打算原谅苏轼了,还冲重启了他的案子,派人重新审问。

但是吃了鱼的苏轼误会了,都让我死了,还弄这些作甚,对对对,他有罪,有罪行了吧!】

苏轼又笑了,这真是自己能干出来的事!

【如此新政党派继续弹劾苏轼,好在苏轼大牢写的诗救了苏轼。

宋神宗看苏轼诗里情真意切的,又想他之前功绩,于是原谅了苏轼,但是苏轼又被贬了。】

这命…

朝中同僚看向苏轼,心道,苏大人,以后还敢不敢嘴贱了!

【话题又点偏,咱们继续说说苏轼怎么特立独行的。】

【后宋神宗在三十八岁驾崩,王安石变法没了最大的依靠。

新帝宋哲宗登基,当时宋哲宗只有九岁,朝堂由旧党司马光和高太后把持。

司马光再次为相,支持旧政的苏轼机会来了,节节高升至礼部贡举。】

宋神宗听自己三十八岁就驾崩了,微微一愣,没想到自己如此年轻就…唉,壮志未酬,壮志未酬呀。

司马光听到变法失败方才心安,王安石之变法动朝之根本,官家从一开始就不该取之。

【旧党上位后,自然要废除变法,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司马光,你这狭隘心肠。”王安石把刚才司马光说他的话又还了回去。

“你新法之荒谬,我自然全部废除。”司马光不以为然,觉得未来的自己做的一点没错。

【这时候,苏轼又不同意了,其实新法有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