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贺人龙,一直都是洪承畴最倚重的心腹大将,如今却被边缘化,这就让洪承畴真正的掌握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力量。
洪承畴在三年前统领的三大官军主力之一:尤家军,却在开始走下坡路。
尤家军的老巢榆林城,最近两年接连遭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旱情。
两年时间,滴雨未下的时间,足足超过了二十个月!
就连延绥镇西南方向的小理河,听说也彻底干枯了!
这对于以榆林城为根基的尤家军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以榆林城为中心的方圆三千里,超过一半的村镇,都已经空无一人!
活不下去的民众,都想方设法的逃荒去了。
这两年复兴军转移而来的千万流民百姓,至少有一半都是来自于榆林镇范围。
据军情部的大致统计,此时的榆林镇方圆三千里辖区,人口的总数比起三年前,足足减少了七成以上!
这对于一座边关重镇来说,已经不能够用惨来形容了。
就连尤家军原来的三万精兵,也被迫裁减了一万,只剩下了两万精锐,勉勉强强的还维持着尤家军不倒。
曹文诏部最近两年以来,依旧如同往常一样,被朝廷的诏令调来调去,成天追着秦地之中的流贼到处跑,根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有消息称,他很快就要因立下大功被调走,去晋省当总兵。
距离两省义军总盟主王嘉胤被灭,足足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朝廷的封赏才到,这足以说明曹文诏有多么不受朝廷的待见。
也就是曹家军依旧由曹文诏做主,换成是曹变蛟当家,估计早就不干了。
自己叔侄的的本事这么大,更有一支精锐骑兵在手,哪怕是随便去混日子,也要比起被朝廷当成成流浪狗驱使来得强。
原本曹变蛟还因为叔叔算是个明白人,直到了现在才终于弄清楚,叔叔就是一名大明的死忠,九头四级铁甲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这就使得本来剿匪十分卖力的曹变蛟,也开始了敷衍起来,甚至有消息传来说,他已经与曹文诏闹起了矛盾,而且是不可开交的那种。
这对于李定国来说,又是一个意外,脱出了既定历史的走势范畴。
如果不久后,曹文诏与曹变蛟两人,分道扬镳,那就更离谱了。
不过这也很正常。
曹变蛟身为大明皇朝第一天骄,精神力何等浑厚?
能够突破到这种境界的人,不可能会有傻子。
这就与李定国前世的历史世界上,那个有勇无谋的莽汉曹变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身为一代天骄的曹变蛟,对叔叔的愚忠,估计已经是忍无可忍。
……
二月二,龙抬头。今天风和日丽,一片的春光大好。
“咚咚……”
位于大灵湖畔的军部大楼前方,方圆千丈的中心大广场上,锣鼓声震天响!
不仅仅是在这个大广场上,汇聚了二十万主力军团骑兵将士,就连边上的大码头处,所有的五万水军将士,已经全部到齐。
实际上,李定国这次挥军入关,不仅仅是这里的一路大军主力南下。
在西边的无定河源头分基地,此时也汇聚了两大主战军团的十八万大军,以及三万水军。
除了留下六万新兵与一万内务部将士,留守关外基地,剩下的战兵将士,全部都将参与这次大军入关行动之中。
三万名军情部的情报人员,在十天前已经全部出动。
韦金梵只留下了五千将士在关外,负责侦查各方的动向,其余的两万五千名军情部将士,这时候估计差不多抵达了大明各个边境地区。
他们将散布到大明皇朝西北三省的各个地方,收集各种情报,最关键的是要监控各路意料之中的朝廷援军动向。
李定国从来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知己知彼,是必须要做的前期工作。
对于情报工作的重视,李定国甚至比起这方面的翘楚皇太极要做得更好。
毕竟整个后金一族,负责情报工作的正式人员,绝对不会超过万人。
李定国这边,光是关外的这支复兴军,对外的军情局人员,就已经达到了三万战兵将士。
在数十万民众的热切观望之中,汇聚在葭芦河源头大灵湖边上的二十万陆战军团将士、五万水军将士,在越敲越急的战鼓声中,开始迅速列队待命。
鉴于那些宝船要运输大量的军械粮草物资,这次除了五万水军将士之外,陆战军团二十万将士并没有登船,而是选择水陆并进。
等大军入关之后,会马上兵分两路,一路直杀东北方向的神木重镇,另一路则是沿着关内的葭芦河,直接杀向秦、晋两省的交界处:葭州。
只要将这两座重镇攻占,复兴军就将把秦地的西北角全部占据,正式获取立足之地。
至于延绥镇的榆林城那边,则是由曹永祥率领的青龙军团,唐广强率领的白虎军团,沿着无定河流域一路向南,负责攻占。
延绥镇的府城,就在无定河边上,无定河水绕城而过。
现在半残的尤家军,不可能挡住以曹永祥为总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