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快被一队战兵领去了后勤营,参与到各种工作之中。
尽管他们还抱着一些戒心,但在眼见为实后,自然就会真正的安心下来。
像是他们这一类的军户,自己都吃不饱,家人就更别提了。
近期随着天灾人祸愈演愈烈,也是在吊着一口气罢了。
他们根本就想不到,在这支截然不同的复兴军之中,吃饱喝足,只是最基本的福利罢了。
只要他们努力,还有很多的惊喜,在等着他们这些人。
从现在开始,他们已经没有了别的身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后勤营将士罢了。
想要重新成为战兵,难度不低,这必须要通过复兴军的新兵考核后才行。
随着这边关长城的两座至关重要水寨,落入到了复兴军手中,玄武一营与二营的将士们,带领大量的后勤营将士,一边在等待主力大军的到来,一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还担负着彻底封锁葭芦河这里的水道任务。
任何出现在这一段河面上的船只,都会被扣押下来。
这些敢于通过这里的大小船只,无一例外都不可能是那种正经的商家。
他们的宝船自然被将士们夺为己用,所有船上的武者与作恶多端之人,都会被将士们被斩杀一空,
那些普通的船夫与水手,经过严格审查后,无罪之人会被收进后勤营之中。
这些套路对于身经百战的将士们来说,早已经是驾轻就熟,行如流水。
因为严格的封锁了消息,这里的一切,并没有半点泄露出去。
三天后,位于这处长城关口出的沿岸两座水寨,在数万战兵与数万后勤营将士、上万匠作营的工匠共同努力下,已经焕然一新。
这么多的武者进行协助,工作效率是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如今位于长城豁口葭芦河沿岸的两座水寨,已经不能用水寨来称呼了。
它们已经变成了两座大型的要塞城市,各种建筑物,除了一些可以保留下来的,其它全部被推翻重建。
就连大码头也被扩大了十几倍。
这里是在长城脚下,附近别的不多,就是石头与树木多。
开采大青石与树木,对于配备了一身灵兵法器套装的将士们来说,再简单不过。
“刷刷”的一会,一块块合格尺寸的大青石,就被一名名的战兵武者,使用手中灵兵法器开采了出来,运往河边装船。
以宝船的运输能力,一次运送数万块青石块,那是轻轻松松。
如今被改造完毕的这两座水寨,方圆足有十几里,各种由规格一致的大青石砌筑而成的建筑,在那些资深工匠的一双双巧手之下,显得十分的美观大方。
明代的建筑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华夏一族的巅峰期。
只要不缺钱粮,不偷工减料,建成的各种建筑,即便是主材是大青石与木材,也不仅仅是美观大方,而且十分的坚固。
分布长城豁口大河两岸的两座崭新要塞城市之中,三纵三横的笔直青石大道,统一为三十丈宽大。
有着几座大广场,位于各个交叉而过的十字路口上,沿途全是一座座整整齐齐的大青石与木材构筑的精美建筑,显得井然有序,让人赏心悦目。
这些大广场,每一座都有百丈方圆,以适应今后必然会异常繁忙起来的这座滨江要塞城市发展需要。
要说复兴军的制定城市建筑群模式,与大明皇朝之中的最大不同,就是那一条条方圆三丈的下水道,还有每隔百丈就有一座的公共厕所。
来自于二十一世纪地球的李定国,最反感的就是当时全世界都盛行的城镇内涝。
关键是这些内涝情况,都是人为的。
明明各个县市城镇所辖的大小河流,只要有着完善机械化的工程队,轻轻松松的就能够彻底清理疏通修缮,却根本就无人去做。
明明只要在各个城镇之中,进行一场全面的下水道工程大改造,就能够彻底解决的内涝问题,也没有人去做。
在二十一世界的世界各地,绝大部分的洪涝灾害,都是人为的,而且是可以轻易根治的,但所有官员却视而不见。
有着大量的机械化设备,不需要半年的时间,任何的城镇都可以被当地建筑队改造一新,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惠民的大建设,拉动一场全民受惠的内需经济。
前世的李定国,人微言轻,只能视而不见。
但是来到来这个大世界上,自己有了一言九鼎的能力,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地盘内,重蹈前世的覆辙。
李定国在制定复兴军今后的套路式城镇建设规划之中,对这些方面有着苛刻的要求,要求军政部彻底的执行,不能打半点折扣,免得今后祸国殃民。
这两座滨江要塞城市,就是匠作营第一次的示范工程建设,一旦效果不错,今后就会照此推行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