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第346章
来自大宋地界的开拓者们在申阳界的扩张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过去的半年里,二狗和他的伙伴们至少组建三十余支狩猎队,几乎每一位狩猎队员都是武艺高强且经验丰富的骑将,或者拥有独特技艺的特殊人才。
狩猎队对当地土著野兽人的清剿非常成功。
他们总是三两支队伍相互协作,寻找野兽人的村落,然后设计诱伏绞杀野兽人的有生力量,且每次基本上都能竞得全功,无有活口漏网。
当然这不仅仅是狩猎队的指挥者精明强干,策略出众,打窝打得好,更在于野兽人自身的缺陷太明显,一下饵就咬钩,而且是很死命的坠着的那一种。
野兽人这种不死不休的特性,在一开始着实让不少刚刚组建起来的狩猎队吃了大亏。
但是野兽人的个体实力再怎么强悍,却也避免不了它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事实,而当更多的狩猎队选择了协作行动的时候,这些惯于好勇斗狠的散兵游勇们便就只能惨然赴死。
野兽人的天生体质远超人类,但是狩猎队能够在保证极低的伤亡率的情况下,总是将这些怪物一次次的歼灭,甚至连些个见势不妙在战场上成功逃生的野兽人几乎都没有,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狩猎队的主力成员——骑将。
所谓骑将,就是那些个武艺高强,拥有一定的马上作战技巧的人,他们骑着快马,惯常使用马槊和神臂弩作战,每一个拿出来放在军中,至少都是一个百人将的水准(对标水浒中的打虎将李忠),且还有不少顶尖高手,如鲁彦雄、林有庆、张教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也包括义军中的诸位正将和副将。
骑兵在面对结成阵势的步兵的时候或许有些无可奈何,但是在针对散兵游勇的时候那是真得很犀利无敌。
后世很多并不了解古典战争史的人多受些不切实际的影视作品的误导,以为骑兵就是用来冲击步兵阵列的,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知。
若论骑兵的主要战术作用,其实也不过侦查、骚扰、机动、突袭等几种。
但这里的骑兵突袭,可不是突袭那些结成战阵,防御严密的步兵,而是那些尚未结阵,或者说已然散了阵的步兵。
西汉武帝时期,大将李陵率五千丹阳锐士北出草原,却被匈奴数万骑兵围困,转战千里,最终粮尽箭绝,兵器不堪用,却才全军覆没。
李陵率领的军团可都是妥妥的步兵,围困他们的匈奴骑兵人数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八万骑以上。
可是他们却始终拿这支顽强的步兵毫无办法,甚至为此还付出了一万多条骑兵的性命作为代价。
直到最后有叛徒告密,言汉军已然箭尽粮绝,穷途末路,匈奴骑兵却才敢一拥而上。
以至于主将李陵被俘前甚至说:“···若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
就骑兵这玩意儿,匈奴人可是草原帝国的一代目,玩得可溜了。
突击骑兵可是匈奴人的拿手好戏,要是这骑兵真的对冲击步兵战阵很有效的话,匈奴人又何必与李陵所部这般搓磨黏糊,兑子战术它不香吗?!
骑兵真正无敌的其实就是他们的机动性。
农耕文明的步兵军团在与游牧骑兵对抗的初期总是很吃亏,还真不是战力的差距,而是一种常识上的错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古代步兵军团行军,正常一日进三十里,急行军五十里,再多军团可就失去战斗力,纯属送人头。
而骑兵平常行军三十到五十里,与步兵相差不多,当然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战马的体力,免得影响作战效率。
但是真需要急行军的时候,骑兵却可以通过一人双马甚至三马的模式,一天之内突进二百里,而人类史上最巅峰的蒙古骑兵,甚至达到了一日夜行军五百里的极限距离。
当然这要求蒙古骑兵吃、睡、排泄等生理活动都要在疾驰的马背上完成,别说汉家骑兵,就算一般的游牧骑兵都做不到。
而当农耕步兵军团与游牧骑兵遭遇时,步兵统帅接到探报,敌军尚在一百多里开外,然后他就会下意识的觉得敌我之间还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距离。
那么他就必然会轻而无备,结果当晚敌方的骑兵就贴脸了。
飞龙骑脸啊!
要知道古典步兵想要从散漫状态到结成军阵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非将才不能为之。
这种来不及结阵的步兵自是骑兵们最喜欢对付的对手。
除了来不及结阵的对手,骑兵们最喜欢对付的另一个对手就是溃败中的对手,对付这样的对手,他们就可以像狗撵兔子一样放心大胆的追猎人头,而不用担心那些吓破了胆的溃兵有所反抗。
真正的破阵骑兵,其实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骑兵,而且他们冲击的目标也不是古典冷兵器时代的厚实军阵,而是结成三五排阵列线玩排队枪毙的火枪兵。
当然,在骑兵界确实有一种超规格的存在,那就是武艺高强的骑将。
如西汉之霍去病,东汉末年之关张、吕布、赵云、马超、张绣等武将,他们不但骑术精湛,更拥有远超常人想象的个人武力,这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