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美食
这天闲来无事,他在京城四处闲逛着,一是想多找几个货源,以后的采购做些准备,二则是马上是中秋节了,居然允许摆摊儿,他可不得好好逛逛。
突然好像到了什么声音,随着声音扭头望去。
“当,”“当,”“当,”
扭头望去,原来是挑着两只圆竹筐的换糖担子来了。
换糖担子是用两只圆竹筐上放着长方形木制方盘,盘子里面有一块不小的,黄黄的麦芽糖。
听到小铜锣声,胡同里的小孩儿们纷纷从家里跑出来,手上拿的碎玻璃、骨头、废铜烂铁、橘子皮、杏核仁、废旧报刊、破鞋烂套子……
将挑着担子的换糖人围的水泄不通,挑着担子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
见小孩儿们围了上来,忙放下担子,喊道:“小心点儿,小心点儿,别挤,别挤,都能换上都能换上。”
然后换糖人接过孩子们递过来的废品,看废品能值多少钱,接着就用换糖人特有的糖刀对着糖铲在麦芽糖上面用力一敲,就敲下一块薄薄的麦芽糖。
换到糖的孩子,迅速挤出人群,弟弟妹妹们将他围成一圈,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手里的糖。
大些的孩子也很疼弟弟妹妹们,把麦芽糖分成几份,一人一份。然后将剩下的一点包起来,对着弟弟妹妹们说:“剩下的先放起来,我们明天再去。”
分到糖的孩子把麦芽糖朝嘴里一放,吃着糖感觉拥有了全世界,幸福极了。
一些孩子,不舍得一次吃完的,就把糖在嘴里吸吮上一会儿赶紧吐出来,一会儿又忍不住放在嘴里。
而那些没有换到糖的孩子,则回家缠磨家里的长辈,直到长辈撑不住,拿出一两分钱,或者是找出些废品给他才高兴的出去换糖。
看到孩子们吃的高兴,张宇突然也嘴馋了,虽然空间中有更好的糖,但是却莫名想吃麦芽糖了。
还不好意思当着孩子的面儿去买,一直等着孩子都散去,才悄悄走到担子前,说道:“麻烦给我来5毛钱的。”
“好嘞!”卖糖老人利索的敲下5毛钱的麦芽糖,抱起来递给张宇,5毛钱买了一大包。
“小哥儿,你尝尝我的糖,吃的好,下次再来。”
带着麦芽糖去吃早餐,看了一下,今天供应油条、烧饼、小混沌、锅盖面、豆浆、炒肝、卤煮、豆汁胶圈
五分钱两条油条另加一两粮票,两分钱一个大饼加一两粮票,,七分钱一碗小馄炖加一两粮票,八分钱一碗锅盖面加,二两粮票……
看着挂出来的牌子,张宇开囗道:“麻烦来两根油条和一碗小混沌。”
“1毛2分钱,外加二两粮票。”说完对着后厨喊道:“油条两根,小混沌一碗。”
很多人吃油条喜欢配着豆浆,可他犹为钟情胡辣汤,今天不供应胡辣汤,小混沌也不错。
付了款之后,赶紧找了个地方坐下,省的一会儿没有了座位,看着窗口,一会儿好去端。
没一会儿,小馄饨便煮好了,忙端过来,放在桌上。
碗中热气飘荡,每只都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陷若现,当中撒着些葱花,白白绿绿的煞是好看。
汤中还放着些紫菜和虾米,使得汤的味道越发的鲜了起来。
一阵诱人的香味扩鼻而来,忍不住喝上一勺汤,在吃上一口馄饨。被馄饨中饱满的汤汁烫了一下,又舍不得吐,哈哧哈哧地含在嘴里,细细品味。
汤汁在舌头上来回滚动着,刺激着味蕾,让人忍不住吃个不停。
这大厨的手艺真不是盖的,再看一下旁边色泽金黄的油条,咬一口,外酥里嫩。
刚出锅的油条,吃着脆脆的,干吃了几口,然后将油条泡着小馄饨汤吃,如果有胡辣汤泡着应该会更好吃。
外酥里嫩的油条,吸满胡辣汤的汤汁,一口下去那味道绝了。
这样想着,越发想吃胡辣汤了,感觉碗里的小馄饨都不如一开始那样美味了。
匆忙将碗中的小馄饨吃完,另外用饭盒买了二十根油条,便急匆匆的回家。
回到家后,扒开炉子,让炉火旺了起来,把豆腐皮切成丝,从空间中拿出泡发好的木耳,切成丝,面筋切小块,放入锅中,加水后大火烧开。
调味对他来说有些困难,但他有系统签到得来的胡辣汤的汤包,这给他省了不少事。
而且系统出品,必定是精品。
刚签到到汤包的时候,张宇煮过一次,那味道比起很多大厨做的味道也不差什么。
胡辣汤的汤包加上一勺水,搅拌均匀后,倒入锅中,等再次沸腾,把打散的鸡蛋冲入锅中。
盛出来的时候,又放了几滴香油,放上一勺香醋。
酸酸辣辣的,这虽然不是正宗的胡辣汤,却无比符合自己的口味,喝上一口,浑身都舒服。
再配以新炸出来的油条,他连喝了两大碗。
吃饱喝足以后,逐渐深入了解这个社会。
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50年代末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贫瘠。
因为临近中秋节,再加上距离1965年还有不少时间,市场管的比较松。
市场上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