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儒道读书人 > 第三十一章 文章传天下,一纸重千斤

第三十一章 文章传天下,一纸重千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杜宁缓缓写下“得民心者得下”这一行字,来作为经义文章的标题。

然而就在他写完“下”字的时候,一股磅礴的才气力量迸发而出,仿佛要直冲九霄而上。

就在此时,另外一股奇异的力量从而降,将这股标题产生的才气给压制下去,看起来跟普通的文章没有什么两样。

杜宁知道这是圣庙力量的效果,为了防止才气太强大而影响到其他学子的考试,所以才会将文章的才气压住。

“这七个字居然可以有如此雄厚的才气!”

杜宁心里一喜,这可真不愧是华夏千年总结出来的名言。

“得民心者得下”,不像是寻常百姓的言论,更像是以一个君主的角度来看待“民为贵”的这个论点。

为什么是“民为贵”?因为“得民心者得下”,难道这还不“贵”么?

有了一个明确的破题思路,即可胸有成竹,下笔有神。

“学生以为,民者,乃众人也,以食为,自炎黄治世而起,柴米油盐,如是复也……”

“是故穷则饥,饥则乱,乱则变,变则社稷危,社稷危则君主易位也……”

杜宁采用文言文的形式答题,因为用白话文来做文章的话,两张试卷根本就不够写。

文言文的精妙之处,就是在与字简句短,以最精妙的文字,来概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且也很节省墨水。

杜宁举例明,简单概述了一下民、社稷、君三者之间的关系。

民即是百姓,如果你让百姓饿着肚子,没有饭吃,就会发生民变,各地就会揭竿而起,社稷动乱,改朝换代。

反过来,你让百姓吃得饱,穿得好,百姓就会拥戴你,国泰民安,江山社稷稳定,君主名扬四海。

如此,便是“民为贵”之义。

“社稷者,山河是也,得民以春耕秋收,养育下万物,故而次之……”

百姓要吃饭,就得去发展农业,去耕耘田地和创建家园。

因此,社稷次与民。

最后就是“君为轻”。

这一句要是不好,就有可能是在抨击当今皇帝,即便前面的内容写得再好,也会使整篇文章落入下乘。

杜宁原地思考片刻,不慌不忙地写道:“民之大,千千万,社稷之广,养育千千万,君乃千千万之一,是故民为贵,君为轻,”

民众有千千万,江山养活了千千万,即便是君王,也是这千千万之一,相比之下,君王便是最微不足道的。

没了一个君王,就会在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中诞生出另外一个君王。

如果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没了,也就不会有国家,不会有社稷,更不会有君王。

这篇经义文章不仅符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标题,同时还点出“得民心者得下”的思想,与“民为贵”呼应。

文章成后,只听“喀嚓”一声,整张桌子断裂开来。

杜宁惊呆了,自己可是什么都没做,怎么好端赌桌子就坏了?这质量也太差了吧?

低头一看,居然连地面都凹进去了。

文章传下,一纸重千斤。

除了原作者以外,最起码也得是儒道进士才能够拿得起来。

如果不是其中的才气被圣庙力量压着,恐怕会把杜宁的考棚给拆了。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了?”

监考快步走来,被刚才的动静所惊动。

看到地上的《得民心者得下》的文章砸进地面后,顿时脸色大变,指着杜宁不出话来。

杜宁将文章放在一起叠好,然后自顾自地离开了考房,仿佛将监考当成了空气一般。

监考尝试着拾起文章,却感觉到了一股重如千斤的力量,脸色无比慎重,也不敢话,急忙将此事汇报给县文院。

文章传下,而且还出现在玉林县里,这实在是破荒。

“居然这么快就交卷了,也不再检查检查。”

“此人多半敷衍了事,不足挂齿。”

有人看到杜宁从其前面经过,发出来很是惊讶的议论,但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此时才到下午,杜宁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人。

文院之内,有寒衣社与杰英社的学子在慈候。

“杜公子交卷了。”

李昌铭走来道:“怎么样?考得如何?”

“还好,还好。”杜宁笑着回答。

另外一边的严路却讥笑道:“我从来没见过科举县试的期间,有人能够在下午的时候交卷,距离科举结束的时间足足提早了两个时,看来杜公子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寒衣社学子皆脸色一变,严路这句话倒是点醒了大家,杜宁交卷的速度确实比一般的学子要快很多。

难道杜宁有漏题未答?

即便没有漏题,那就是杜宁答题太快太焦急,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失误。

想到这里,寒衣社学子都有些紧张了。

李昌铭道:“可能是对杜公子而言,许多题目都比较简单,答得自然也就快了。”

“我看未必,答得快不一定就答得准。”

严路笑道:“况且经义才是县试的重中之重,若是稍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