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西部人口预期(2 / 3)

间,欧洲各国原本的生产活动完全转向军事工业,为投入到战争的无底洞之中,要知道在战争之前,欧洲是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而欧洲民用工业生产活动因为战争原因停滞,让出的世界市场份额也是最大的。

而前世这些因为战争原因让出的世界第一大市场,几乎被美国一個国家吃掉,对于美国工业和社会的提升无法估计。

而世界大战对于东非而言,毫无疑问同样是巨大的机遇,但是想要把握好这个机遇,那东非必须先打造好本国的工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大发战争财。

所以在20世纪的头十年里,恩斯特对于东非工业建设是全力以赴,只有工业发达,且处在欧洲区域之外的国家,才能更加舒适的享受到战争经济的红利。

这就要提到远东帝国,前世远东帝国经济其实也享受到了一战的红利,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跨越式增长,或者说喘息的机会,但是因为本国工业基础薄弱,吃到的战争红利甚至比不上日本。

毕竟欧洲因为战争原因对各类物资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而欧洲外的工业国,才能吃到战争红利的大头。

而前世世界欧洲之外的发达工业国只有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而这一时空,因为东非异军突起的原因,应该是三个,东非工业水平和欧美国家或许有差距,但实力远在日本之上,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东非比美国更容易两头通吃,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完全依赖大西洋,势必会受到英国的限制,而东非能通过大西洋和印度洋向两大阵营输送资源。

(本章完)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西部开发,从1900年开始,东非对西部城镇和矿山,农业的投资显著增长,尤其是卡宾达,罗安达,本格拉,金沙萨,班吉等城市获得的实际政策远高于雷声大,雨点小达累斯萨拉姆市城市圈,或者东方省自筹的大蒙巴萨计划。

“在一五计划期间,在西部将新设城镇二百多座,尤其是沿海到中部之间的真空区域,也就是开塞省,隆达省,奥卡万戈省等地区,计划引入大量人口到当地定居和工作。”

“同时对卡宾达,罗安达等重要城市的人口规模进行补充,在一五计划期间,至少在西部建成两座人口破五十万的新兴城市,用以平衡东部的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

不用说也知道,这两座城市肯定是罗安达和卡宾达,卡宾达对应蒙巴萨市,而罗安达对应达累斯萨拉姆市。

可以将东非新西部开发类比为美国对西海岸的开发,或者俄国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当然,东非西部在自然条件上优于美国西部,而俄国对远东帝国的开发建设投资很大,实际上很难起到成效。

“在过去十年间,我们在原安哥拉殖民地基础上,对安哥拉地区的产业和原本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新修整和建设,在数百万黑人劳工和四百多万东非民众的努力下,如今安哥拉整体交通,水利等已经全面完善,与之相对的则是当地人口的不均匀分布,尤其是相对中,东部而言人口过于稀少,地广人稀的状况十分严重。”

四百万人口不计算黑人,这个水平甚至不如俄国的西伯利亚,在上一次1897年,俄国人口普查中,俄国西伯利亚总人口都有五百多万,接近六百万。

所以恩斯特说道:“在一五计划期间,安哥拉地区总人口至少破千万,这样才能担起全国经济建设新支柱的重任。”

“合理利用西部地区的海陆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电力产业等工业,尤其是推动城市化建设,将东非东部的农业人口,在此地转化为城镇人口,推动东非城市化进度。”

毫无疑问,目前东非政府的重心已经彻底转入工业化建设阶段,所以东非对提升西部农业不太重视。

因为这个时间段,就算东非较发达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也在积极开展去农业人口化的工作。

所以在安哥拉的建设,迥然不同于过去东非移民和开发流程,过去东非都是先农业再工业,但是如今东非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接近峰值。

当然,去农业人口化,并非不发展农业,而是不再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而是推动机械化农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口需求。

虽然农业建设对东非人口增长具有正面意义,但持续高增速人口增长的趋势,东非也吃不消,如今东非人口已经突破八千万不包括黑人,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并且依旧处在高增长阶段。

如果不适时对东非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工业,那东非很有可能陷入经济增速被人口增速拖后腿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东非政府已经感觉到压力,在医疗,教育等社会性支出大幅度增加,而农业生产活动是无法支撑这些开支的,因为农业利润远不及工业,就算东非农业销路畅通无阻,可收益也只会持续走低。

一方面,世界各国对本国或者其殖民地的开发,使得粮食,乳畜产品,经济作物产量和品类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在世界农业的竞争。

典型的就是阿根廷的乳畜产品大幅度上涨,势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乳畜市场造成冲击,阿根廷地广人稀,气候条件优渥,海运成本也不高,其出口乳畜产品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