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当机
下班后,李云海和众人说说笑笑的走出广交会的场馆。
正好连想公司的人从那边走出来,双方的人碰面以后,彼此微微停顿了一下。
倪教授以前在连想公司待过一阵,后来带领计算所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转投四海集团,因此很多人都是认识的。
两家公司之前打过几次擂台,都以四海集团胜利告终,两家因此也结下了难解的仇怨。
这种仇恨虽然并不深,但也像刺一样,如鲠在喉,让两家公司的人不相往来。
以前两家公司实力差不多,偶尔还会冲一下冲突。
现在四海集团发展得太快,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将连想公司完全甩到了屁股后面。
从四海集团研制出光刻机、芯片开始,连想公司更是拍马难追。
这两家公司走的是不同的路子,连想走的是贸工技的路线,就是将战略重心偏向于贸易这块。
而四海集团则将战略重心偏向于“技工贸”路线。
对于贸工技和技工贸,一直都是外界争论的焦点,到底哪个更优,并没有完全的定论。
贸指贸易;工指加工、生产;技指技术,即研发创新。
技工贸和贸工技的区别在于销售与技术在一个企业中哪個该处于优先位置。
倪教授主张研发核心技术,以此抢占科技与市场的制高点,他提出要自己做芯片,做东方版的英特尔。
和原公司的理念不和,这也是倪教授出走连想公司的原因。
事实证明,连想和四海两家公司都成功了。
但是,连想却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局面,因为缺少自主的芯片技术,缺少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反观四海集团,在最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自主研发,没有把挣到的钱给分了,而是继续用于研发。
两家企业只是走的路子不同,无论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都只是发展路线问题,无所谓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自己的问题。
一家企业最基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对于这一点,技工贸和贸工技算是殊途同归。
现在,四海集团已经成为蜚声世界的民族品牌,在为我国的半导体事业发光发热,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中流砥柱。
两家公司的人在此相见,连想公司的职工们看到倪教授,都下意识的让了让步子,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倪教授朝他们点了点头,笑着说了一句:“好久不见,你们生意还好吧?”
对面的人露出满脸的尴尬。
一个平头男反问道:“倪教授,你们四海集团今天卖了多少?”
倪教授是个实诚人,如实的说道:“还好,今天接到了6000万美元的订单。”
对面的人瞬间都不淡定了。
有人惊呼一声:“六千万!还是美元啊!我的天哪!这也太厉害了吧?我们一届广交会也拿不到这么多的订单!看来倪教授当初坚持走技工贸的路线是正确的!我们以前是帮IBM卖电脑,IBM搞了个不兼容的政策出来后就卖不动了,我们现在又帮AST卖电脑,虽然自己也做电脑,但全是组装的,没有一个零件是自己生产的。”
这是大实话,但实话并不好听。
连想公司的几个高管在场,听到这话后,马上就变了脸色,呵斥那个员工:“你胡说什么呢?公司的决策,也是你们能随意讨论的吗?四海有什么好的?你别看他们卖得多,花得更多!他们为了搞科研,赚一分钱就要花一分钱!哪有我们公司赚得多?”
不得不说,这也是大实话。
四海集团赚的多,但赚的钱全部花了出去。
没想到最懂四海集团的人,居然是竞争对手连想公司。
倪教授道:“是啊!我们公司的确没存下多少钱,赚的钱都花光了。不过我们研制出了光刻机和X64芯片!总算为我国的半导体工业做出了一点成就。还好我们李总一直支持我做科研,这样有远见的老板真的不多!值得我一生追随。”
李云海哈哈笑道:“倪教授,我们走吧!去吃饭了。”
倪教授朝以前的同事们挥了挥手,和李云海他们走了。
连想公司的人看着他们的背影,低声的议论,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当然知道四海集团发展得比连想公司好。
四海集团最艰难困苦的几年已经过去,未来正是收获的季节。
李云海请同事们吃过饭,各自散去。
他看看时间还早,邀请沈秀兰到外面逛街。
沈秀兰为了避嫌,跟大部队的人住在东方宾馆。
李云海想和她约会,只能约到外面去玩。
沈秀兰会意,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珠江边散步。
十月份的秋风,如诗一般,带着季节的韵律,细腻入微,轻轻拂过人的心头,让思绪随风飘散。
李云海握住沈秀兰的手。
沈秀兰四下瞧了瞧,低声说道:“小心被人看到。”
“看到就看到呗!”李云海驻足站立,将粘在她脸上的一缕头发捋到她耳后,温声说道,“晚上去我那边睡吧?”
“不好,苏红和你住在一起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