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是有趣,这本是一只十分怕生的小妖,说话都吞吞吐吐,可和宋游多待了几天,似是逐渐意识到宋游其实并不关注他怕生与否,也毫不在意他是否说话、用什么语气、大声还是小声,甚至对他做什么事、做不做事也毫不在意,于是他在和宋游相处之时,反倒自在了起来。 连带着话也多了几分。 “叮当……” 马铃与风声相伴,颇有意境。 宋游依旧保持步伐,雨不急着落下,他不急着赶路,像有某种默契一样。 如此也好。 大约两刻钟后,宋游终于走到了大路上,行道树被风吹得哗哗响,再走一程,也就到了燕儿说的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面前。 “是官家义庄啊……” 宋游抬头盯着头顶的招牌。 面前是一间较大的破烂古屋。 门上一个招牌,写着“义庄”二字,还贴着几张符纸,只是符纸上的朱砂早就被雨淋糊了,不知原本有几分功效,现在肯定是不顶用了。 宋游牵马来到义庄门口,瞄了几眼。 果然有些阴气在。 不过于他而言,反倒是里面那些不太好闻的味道更使他难受。 “先生……” 头顶传来燕子的声音:“今晚要在这里过夜吗?现在还没有下雨,我可以再去看看城有多远。” 宋游闻言却是又看了眼屋中。 在大晏有两种义庄。 一种是宗族里的慈善田产,全部收益都用于赡养祖宗老人、供族中年轻子弟读书。 一种是官家义庄。 官家义庄为本朝始置,由朝廷出钱,建立一个专门的临时停放棺椁的地方,多在城中,也有在城外的,停放在这里的棺椁,通常是因多种原因暂时还没有找到地方安葬,甚至因为贫困无法下葬的,或是客死他乡,运输尸首回乡安葬路过于此,暂时停放。 再或者就是尸首不祥。 眼前的义庄中只摆了两副棺材,都是原木的,没有刷漆,左边那副还很新,右边那副则已不知摆了有多久了。 新棺材应该是临时停放,旧棺材则无人认领。 宋游又将目光看向了墙脚。 那里堆着一堆干柴。 这场景倒是熟悉。 宋游不禁笑了笑,于是从马儿身上取下被袋,对燕子说: “就在这里吧,不用再去寻路了。” “可是这里……” “既是行走天下,哪里不能过夜?”宋游顿了一下,“正好今日,正好我来,也许也是缘分。” “是!” “你下来休息吧。” “不必了。” 燕儿瞄向房檐下:“这里有个燕子窝,原来的窝主应当是去南方过冬去了,还没回来,我在这借宿一晚即可。” “也好。” 宋游只在靠近门口处坐下。 寒风吹来,跨过义庄门槛,让他脸上也带上了几分凉意,吹散了屋内腐朽的味道。 其实习惯了也还好。 三花猫也勤快,跑出来化作人形,去墙脚抱来干柴,把火升起来,才又变回猫儿,钻回布兜中,只露出一个小脑袋看他。 “伱快烤火。” “谢谢三花娘娘。” “快烤快烤。” “我在烤。” “不客气……” 如此坐着,天也渐渐黑了。 而雨都还没有落下来。 倒是远处传来马蹄声。 宋游微微探头出门,只见一名黑衣剑客戴着斗笠骑马而来,衣衫被风吹得胡乱抖动,很快到了这里。 “吁~” 马儿停在义庄门口。 剑客朝屋中瞄了一眼,迟疑几秒,才翻身而下,接着把马牵到屋檐下,解下行囊,也跨步大门。 “有礼……” 黑衣剑客抱拳,先打了声招呼。 “有礼。” 宋游也回了一礼,客客气气。 只见剑客取下头上斗笠,火光映出一张年轻的脸,颇有些俊俏,只是风吹日晒,皮肤变得有些黑黄,嘴唇也干裂了,平添了许多沧桑,不细看的话恐怕会觉得他比实际年龄大不少。 借着火光,宋游这才认出,竟是那名在柳江大会上见过的年轻剑客。 与此同时,对方看着他,也愣了一下。 “可是柳江大会上那位先生?” “有缘。” “能在这里遇见,确实有缘!” 年轻剑客说了一句,却似乎并没有再多说的意思,否则按照江湖规矩,应该自报家门才对,而他甚至都没有靠近宋游升起的火,只是在义庄中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正好是靠近那副旧棺材的位置。 宋游转头看了他一眼: “足下可来烤火。” “好意心领,只是在下不冷。” “当真不冷?” “喝两口酒就好了。” “也好。”宋游并不执着,只是又道,“此时天色虽晚,但既然已有义庄,便说明离城不远了,雨也未下,足下有马,何不再走一程?” “我没有路引。” “难道足下一路来到安清,都是风餐露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