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秋分,大约已快到阳州了。 宋游基本是沿着海岸线走,一路往东,方便三花娘娘在海边玩,也可以吃些海鲜。 不过这一路实在蛮荒,海边除了海产丰富以外,别的都很贫瘠,但任何一样东西,短时间内吃得多了,都会变得无趣。哪怕宋游带着充足的香料又有丰富的料理学识,每天换着花样烹饪,也还是不免想吃些牛羊猪肉,想吃些烟火油气更重些的家常小炒,丰富一下饮食。 只是三花娘娘在海边实在快乐,宋游想着今后内地的路还很长,海边却不见得能再走几趟,这才依旧沿海而行。 然而走着走着,终究是不能沿海了。 倒也不是东边走到了头,而是再往前虽然依旧沿海,却已经没有了海滩,多是山林和断崖,偶有海滩也没了村落县城,没了官道,宋游自然便不可避免的要往北方走一点,走到内地山中去。 慢慢的,路过的城村也变得繁华起来,说官话的人变多了,说土话的人逐渐消失。 宋游便知晓,要到阳州了。 此时不知是哪座山,只知山下村落民居不少,汇集在大山之间,多是白墙黛瓦的建筑,连绵成片,又错落有致,宋游走至半山腰时,俯瞰到这幅风景不由停下来歇息了好一会儿,如今走到山顶,倒是凉意深重。 是了,它改了名字。 直到道人在空地旁停下,从马儿背上卸下被袋,取出锅碗,她才连忙化作人形,前去帮忙。 “看到了。” 不知三花娘娘要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也不知她真到了醒悟过来的那一天,究竟心中是什么感觉。 “刷!” 再迎着三花娘娘投过来的目光,他更是头皮发麻,浑身不自在。 小女童白净的眉头瞬间皱起。 宋游正好趁此问道:“这片燕米地是老丈家里种的?” 再见到道人和女童,这才松了口气。 这种庄稼长有一人多高,每一根皆生得笔直,有竹杖那般粗细乍一看有些像是高粱,作物所有杆叶尽皆枯黄,上面结着一颗颗果实,最粗的比人的手臂还要粗一些,也都被枯黄的叶子所包裹着,顶上有黑色的焦黄的须。 猫儿也随之停下了脚步。 “……” “燕米……” “!” “最厉害的猫不在于长得多神俊漂亮、强壮有力,能替人捉到老鼠的猫,便是好猫,三花猫无疑便是这样!三花娘娘的成熟与厉害,也不在于三花娘娘变成人形后长得有多高,能担当起队伍里的责任来,能照顾好队伍里的其他成员,便是成熟、有责任有担当的三花娘娘了!” 马儿也跟随他走着。 “走得累了,便在此地做顿饭吃。”宋游直起身来,行了一礼,“有礼了。” 小女童瞬间扭过了头,看向燕子。 “诶~~”宋游拖着长长的尾音,“此言差矣!我曾听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猫和三花娘娘又何尝不是如此?” 燕子站在树枝上,悄悄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摇头—— “哎呀,不管什么米,能喂得饱肚皮,就是好米,不管什么仙,能救得了世人,就是好仙。” 这时他乌溜溜的眼中却闪烁着奇光。 今日这里道路两旁都是这种小树,哪里也看不见,里头藏着一头老虎都不知晓,林子虽密,却也挡不到太阳,倒是路边有棵小树,奈何小树无论枝丫还是树叶都稀疏得很,也完全无法遮阴。 三花娘娘咬牙坚定决心。 道人则盘坐于小树下,一动不动。 一锅小米粥很快煮了起来。 “!” 却见是一个老农,腰间别着镰刀,沿着官道晃晃悠悠往山上走来,许是先听见了这边的说话声,见此地庄稼茂盛,老农也有些警惕。 “先生怎在此地休息?” “那倒是不错。” “真的吗?” 实在奇怪。 “在下又岂是喜爱说谎之人?”宋游说着抿了抿嘴,仰头看向小树枝头,“不信你也可以问问燕安。” 猫儿只看见他们刚刚一直往这小树林里看,也不知为何,越发好奇之下,便也停下来,探头探脑的往林子里看。 这番话这么好听,一听就晓得是真的,充满了道理的香甜气息。 “哦……” 以往道士半途停下歇息造饭,要么会选在一个视野开阔又风景秀丽的地方,方便看风景,要么会选在一个遮风避雨或晒不到太阳的地方,这道士走得慢吞吞还不肯骑马也就算了,经常还要在半路上睡个午觉的。 “还能是谁?” “这……是……是的……” “嘿嘿……” 老农见他说话温和,又是个道人,便也乐于与他交谈,于是站着对他讲道:“是从阳州那边引过来的种子,说是有一个叫燕仙的神仙,为了让咱老百姓能吃得起饭,去海外找回来的收成很好,我们这边还没有人种过,我们家今年也是第一次种,也只种了这两块土。阳州那边种得多。” 以燕子为名。 燕子说完就把头扭了过去。 “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