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民有没有空,可以一块去玩玩。」张桂芳笑着摇摇头,不愿掺和。
「也行,到时候一块把板油带过去。」唐植桐应下,大冷天的,丈母娘还真不一定带小姨子丶小舅子出去玩,这年头孩子出去玩,得看父母有没有那个财力,也得看父母有没有那个时间。
相比起来,倒是有些重点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郊游,有点类似近郊游学似的,只不过花市这边的学校白搭,从来没有过这一项活动。
简单把事情定下来,凤珍吃饱喝足,拆了妹妹一点鞭炮,点上香出去了。
唐植桐则继续咪着自己的小酒,一口一酒盅。
一盅只有两钱,这要是放在齐鲁还不够一口的,二两半的酒杯七次喝光,平均每口接近这麽两酒盅。
不过唐植桐没有贪杯,喝了三两拉倒,就着剩菜汤又吃了一个窝头,帮着张桂芳把今天刚拿回来的板油给炼了。
油渣盛出来,压根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待会凉了就得掺进白菜里包成水饺。
四九城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除了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外,也有为父母祈福延寿之意,所以但凡家里有父母的,今儿是不会在凌晨之前睡觉的。
小王同学早已去了院子里,跟两个小姑子玩得欢快,时不时有欢声笑语传进屋。
唐植桐则在屋里跟张桂芳一块做馅子丶包水饺,一会焚香祭祖的时候得用饺子,年轻人捎带着还能再补一顿夜宵。
祭祖之后,一般是要放鞭炮的。
有些人说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凶兽——年,也有人说放鞭炮是为了庆祝。
唐植桐个人觉得「年兽」的说法有些不太靠谱,因为「年兽」一词首次出现是在1933年1月17日的沪县小报《金刚钻》中。
这就好比有小说作者写修仙丶气功啥的,在里面自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果,嘿,有人当真了!
「年」字甲骨文「上禾下人」,取禾谷成熟丶人负禾之义,说的是五谷成熟。
过年,过年,从古至今都是庆祝意味更浓,唐植桐觉得说祈愿来年五谷丰登更合适一些。
至于放鞭炮嘛,其实在古代是一种祭祀方式,《周礼·春官》一书中便记载着,九祭中的第三祭,便是爆祭。
不过那时候没有鞭炮,都是通过烧竹子来听个「噼里啪啦」的动静,所以宋代的时候,有「燎竹者,爆竹也」的记载。
烟花爆竹中的「爆竹」就是这麽来的。
以至于后来百姓家有点喜事都会放上一挂,图个喜庆,要说驱赶邪祟就很勉强,大喜的日子,哪来的邪祟?
包完水饺,祭完祖,唐植桐带着两个妹妹放烟花,四个烟花全让凤珍点了。
看着家人那开心的笑容,唐植桐觉得这才是自己过年跟祖宗祈祷需要守卫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