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武怀玉当列几等
怀玉大个一二十岁,谁能压的住武怀玉?
至于承乾?
或许能做个守成之君,
想到这些,李世民不由的心烦意乱起来。
他甚至想到霍光、杨坚他们,
资治通鉴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拿起另一份书稿。
却是宰相吏部尚书高士廉带头,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人一起奉旨修订的氏族志。
这本氏族志,已经修了五年了。
皇帝的要求是刊正姓氏,
起因是当初魏征房玄龄程咬金张亮等宰相重臣们,都纷纷要去联姻五姓七家,甚至还要出高额的陪门财,
这在当时让李世民非常不满,
士族的强大,尤其是山东旧士族的强大,对皇族十分不利,李世民不能容忍他们凌驾于皇权之上,
故此才有了修氏族志。
可修来修去修了五年,氏族志都没修成,前后数稿,都让李世民很不满意。
朝廷这些负责修氏族志的大臣,却依然还是要捧山东士族的臭脚,仍要尊五姓为氏族之首,
“叫高士廉来。”
吏部尚书、参预政事高士廉,这位皇后的舅父立马奉旨赶来。
李世民指着他送来的氏族志稿,
“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皇帝直接发出了不满。
高士廉低声解释,“氏族志修订,主要还是以郡姓做为门第等差,是按照魏晋以来的传统,”
山东士族、江左士族、关中士族、代北士族,四大士族,山东士族仍是根深蒂固,民望很高。
“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李世民不得不把话说的尽量明白,要是按那老一套修,那皇帝用意何在?
难不成皇帝也要为那些旧士族捧臭脚,抬高他们?
“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高士廉有些惊到,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谱籍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而现在皇帝授意,要打破这种传统,更不考虑过去做官情况,只看在大唐的官爵高下,以前的不算。
尚官,取代尚姓。
大唐的官,取代过去郡姓。
这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士族体系,而且是以皇族为尊,以新朝贵族为首。
皇帝手指敲了敲桌案,
“你觉得,武士彟当列几等?”皇帝问。
高士廉想了想,“武士彟虽系太原元从,但寒门出身,还曾做过木材商人,若按过去传统,本无资格跻身氏族志高门之列。”
“不过武士彟在本朝官至宰相,册赠司空,以尚官为准,则当入氏族志,可列第三等。”
高士廉他们原本的氏族志稿,是十九郡一百九十八姓,但现在皇帝很不满意,若按尚官,而不是尚姓,那这氏族志能收录的可就要大大增加。
“武怀玉当列几等?”皇帝又问。
“按陛下要求,武怀玉是代司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又是实封、世封功臣,还是贞观元从,当列第一姓,仅排在皇族、后戚之后。”
武士彟、武怀玉同样姓武,甚至是不出五服的族亲,但就算按照魏晋谱系,一姓内各家也是各有等级的。
皇帝要求的氏族志是定九等,
“皇族为首,外戚次之,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三等,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四等,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
李世民敲着桌子,“长孙无忌列第二等,武怀玉列第三等,武怀玉既是三公之代司空,又是太子三师之太子太傅,还是开府仪同三司,那么便为第三等之首,
至于武士彟,他是追赠的司空,生前曾任宰相,便列为第四等。”
原本皇帝是打算皇族后戚三公一品等皆位列第一姓,可最后却指示武怀玉列第三等,武士彟家是第四等。
至于武怀义,他是武怀玉的亲兄弟,所以按这标准,也是跟武怀玉同列一姓一家,也属氏族志第三等之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