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分兵
在司马懿心里,曹丕这个主公其实算不称职,文治武功都远远比不曹操,但胜在有自知之明,做事不折腾,能将大事放心交给手下去做。
当然,曹魏宗族除外,司马懿曾经听到过一些传闻,说曹丕似乎身体有疾,导致子嗣方面有些问题。
司马懿不知道这么离谱的传闻是怎么出现的,他一度认为是某些和曹丕不对付的曹氏宗族势力传出来的,但要真是这样,魏国只怕将来会有大的动荡。
司马懿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尤为讨厌卷入到未知不可控的事情中去,所以当初他宁愿装病,也不愿意出仕,便是害怕出来做了官,会陷入到无法掌控的危险中去。
然而事与愿违,最后他还是进入了朝堂,并且无心插柳之下蹿升的极快,甚至如今他的地位和权力,已经超过了父亲司马防。
但即使如此,他内心的不安全感却从未消除过,作为跟随过曹操曹丕两代的近臣,他深知曹氏有多么翻脸无情,说不定今天还炙手可热,明日便不明不白死去。
司马懿可不想步陈宫许攸的后尘,那些人和曹操亲近的多,尚且死于非命,自己又怎么可能把性命交托给曹氏?
于是司马懿如今所有的行为,都是以自保为首要前提,包括主动来将领和诸葛亮对峙一样。
南阳这地方即使败了,也有不少生路,最不济也能退往汉中,但长安雒阳那一路就不一样了,万一被晋军三路包夹,可是要死无葬身之地的!
尤其想到一次谷中那一把差点将自己烧死的火,司马懿背心就阵阵发凉,他这次和晋军隔着汉水扎营,便是防止对面火攻的。
与之心态相反的,是从江陵一路北行到樊城的诸葛亮,则是对司马懿的想法了然于胸,对面显然是最近这几仗被打的没了心气,凡事以防守为先,未算胜先算败,怕是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当然,要让司马懿跑,也要打过才行,诸葛亮这几年和司马懿对战,虽然能占据风,但诸葛亮认为,这主要是拜晋军各类器械所赐,要是双方都在同一个起跑线,自己未必拿得下司马懿。
这次也是一样,司马懿知道水军不如晋国和汉南国军,所以干脆放弃了整条汉水,只从北岸建立营垒。
这些营垒寨墙很有讲究,邻水一面夯土为墙,让晋军战船不好登陆,且长墙后面有高楼土台,可以放置弓箭投石,针对渡江进攻的敌人战船。
不得不说,这些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投石箭矢能覆盖整条汉水,让晋军和汉南国水军很难找到突破口,尤其是晋军战船顶部多少还有遮挡防护,汉南国这边就不一样了。
初次领军的关平试着带船队冲击了几次,却发现曹魏在岸应对得当,在水军损失了十几条船后,关平发现单凭自己无法突破,便派人向诸葛亮求助。
诸葛亮收到信后,认为关平还是太急了,现下要等待一个时机,引司马懿当主动进攻,接下来的仗便会好打许多。
他思虑过后,将魏延黄忠文聘三人叫来,说了自己下一步的想法,“我想兵分三路,让魏军露出破绽。”
“一路樊城,一路麦城,一路新野,着三位将军分别进攻。”
“对面手下大将并不多,只要三位将军持续给司马懿进攻施加压力,其早晚会露出破绽。”
魏延出声道:“樊城那一路,需要汉南国主动让开,他们要是不肯怎么办?”
樊城是汉南国最前线的所在,后面便是襄阳,要是让他们给晋军腾位置,若晋军翻脸,汉南国也保不住襄阳,所以如果给晋军让路,万一打不赢败退,或者让曹军趁机夺取樊城,对汉南国也是相当麻烦的。
魏延有如此一说,也是担心对面这次的主将关平不好说话,毕竟其之前和晋军将领都没有交情。
诸葛亮想了想,出声道:“我修书一封,着人带过去。”
关平那边收到信后,略略一看,便即了然,他起身走动几步,心道对面这军师丞相名不虚传,竟然一下就猜中了自己要什么。
关平之前一直在练习武艺,学习兵法,在关羽看来,关平资质有限,需要勤学苦练,等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方可阵杀敌,才不会给关家丢脸。
然而关羽的失误在于,他对关平要求的标准,实在是有些高了,关羽是拿着自己标准要求的,所以怎么看关平也是不够资格,但天下又有几个人能比得关羽的?
所以关平自成年后,就一直没有征战的机会,只关门闭门造车,要不是先前张飞刘备先后亡故,汉南国急缺人手,他说不定还不会被关羽放出来。
但随着刘禅位,作为辅国丞相的徐庶,力排众议说服了关羽,放关平出战,便是如今襄阳的情势。
辅佐关平的,是襄阳守将郝昭,以及参军马良,两人都是颇有能耐之辈,所以当初关平过来的时,还是信心满满的。
但倒霉的是,关平偏偏碰到的是司马懿,两人虽然同龄,但司马懿早是已经战阵老手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所以一番交战,就将关平马良等人搞得吃了几个小亏。
而郝昭长处是在守城,所以对于进攻帮不多少忙,说到底徐庶和关羽的初衷,就是让关平守好襄阳,而不是寻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