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张诚初拜崇祯皇帝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巳时末。
北京,紫禁城,午门,太阳高悬空际,阳光分外刺眼。
自那甲喇章京哈尔巴以下,五十五名清军俘虏依次跪在午门前的地上,他们被四名军士押肩踩腿的,根本就无力挣扎。
内道两厢站立的百官勋贵们,都是盯着这些俘虏看个不停,突然一杆大旗映入他们眼帘,其中几人竟惊呼出来。
“甲喇章京大纛,真的是甲喇章京的官纛大旗……”
“那还有假,你看那么多的首级,可不是假的呀……”
“…哪个是甲喇章京,是前面中间哪个吗……”
张诚一身戎装,明亮的盔甲,矫健的身姿分外醒目。
在百官勋贵的议论声中走向大司寇刑部尚书刘之凤身前,双手递上清军俘虏名册,大声喝道:
“宣府镇千户张诚,奉上东虏首级三百七十七名颗,东虏生俘甲喇章京哈尔巴以下五十五名,东虏甲喇章京官纛大旗等旌旗金鼓甲胄无算,请部堂点验。”
大司寇刑部尚书刘之凤接过名册,起身走到受捷几案前,双手捧着名册,跪下奏道:
“……奴贼猖獗,屡犯边关,屠戮百姓……今幸有挂兵部右侍郎衔、总督天下勤王兵马卢象升忠勤王事……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临机决断……镇标右翼营参将张岩勇战奴贼……
……千户张诚勇猛无双,屡次冲击奴阵,斩杀虏骑数百之众,更生擒奴贼甲喇章京哈尔巴以下五十五名,献与阙下……
……奴贼肆虐京畿,掳我子民,按律磔斩,以震慑……。现合赴市曹行刑,特请旨。”
大司寇刑部尚书刘之凤奏完,便将奏文交于在一旁候着的小内监送往午门楼上,崇祯皇帝仔细阅览后,只坐在御座之上,挥手轻轻说了声:“拿去!”
侍立在其左右的王德化、王承恩二人便尖声重复着:“拿去!”
接着便是周围又有四人齐声喝着,就这样一声声传令下去,直到最后由被称为大汉将军的三百六十名侍卫齐声喝应,声如轰雷,响彻午门。
一众清军俘虏,自正白旗甲喇章京哈尔巴以下五十五名,被刑部官员和京营将士押往西市,斩首以示众。
他们的首级将与那三百七十七颗硝制过的首级,再加上张诚前时马坊的斩获,一起在京城西市垒砌京观,以为众赏。
…………
献俘礼毕,崇祯皇帝起驾回乾清宫之前,留下旨意,召阁臣杨嗣昌、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入宫陛见。
皇帝又特命王德化前来午门前,向卢象升等传达旨意。
因城外炮火连天,战事吃紧,为防备建奴大部虏骑前来袭扰,特着卢象升、总兵杨国柱即率本部军马回转城南防区,不必入宫谢恩。
却独留下宣镇千户张诚入宫陛见,待陛见完毕后,会有宣旨官跟随张诚回卢象升的督标营宣读封赏的圣旨。
卢象升没有多言,只是朝着午门楼方向,再次跪下,三叩九拜后,才起身离去,张诚隐约看见他眼角似有一行清泪流下。
总兵杨国柱也是随着卢象升行了三叩九拜之礼,转身临离去之时,却是别有深意的看了张诚一眼。
…………
午门外,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住的上下打量着,良久,才开口说道:“张诚,随咱家进宫吧。”
张诚随在王德化身后,轻步紧紧跟着,生怕走失了方向,这时耳中传来王德化的细细的声音:“张诚啊,这宫里边规矩多着,咱家先挑紧要的给你讲讲……”
王德化只是简单的教导张诚一些面圣的简单仪节,时间有限,这一时半会也讲不太多,只能挑拣些重要的先说说。
张诚仔细听着,心下默记着,待王德化说完,张诚急趋一步,上前在王德化身侧后轻声悄悄说道:“有劳王公,张诚实无以为报,日后王公若有差遣,诚定赴汤蹈火。”
王德化仍是面无表情,头也不回的说道:“咱家只知为皇上忠心办事,你小子若有此孝心,只要忠勤王事就好。”
张诚立时接言说道:“王公所言极是,张诚定当谨记王公真言,日后若有机缘,必再听王公教诲,同为皇上驱策,尽心王事!”
王德化也不表态,只是简单的“哦”了一声,便继续引导张诚一路行进宫内。
…………
大明北京,紫禁城,乾清宫的东暖阁之内。
崇祯皇帝刚刚参加完献俘大典,才坐回到御座上,他的面色红润,这是多年都没有出现过的了。
阁臣杨嗣昌坐在下首侧位一张软塌之上,虽皇上赐坐是无上恩宠,但杨嗣昌却只将四分之一的屁股轻轻搭在软塌之上,未敢坐实,他这个样子反倒没有在一旁站立的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舒服。
自打昨日得知崇祯皇帝宣召卢象升进城献俘开始,杨嗣昌就在心里一直琢磨着,要如何才能防止卢象升圣眷得升,免得入后会威胁到他的在崇祯心中的地位。
他连夜派出心腹,联络在城外的高起潜和几名京营将官,军报一早就送进城里,他又安排兵部官员一大清早就急急送进宫内。
崇祯皇帝看到军报上言:奴贼异动,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