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檄告洪督速进兵(1 / 2)

织明 蜗牛非牛 1039 字 6个月前

万岁山观德殿前广场上的阵阵山呼声过后。

杜勋又挥动起手中的小旗,步兵在阵阵鼓声中向前行进,几次依照小旗的指挥变化着队形,虽还不算十分整齐,但多少也看得过去。

过了一会儿,锣声阵阵,步兵们又迅速退回原处,重新列队肃立不动。

杜勋再次舞动起手中小旗,二十五名步兵从队列中走出,在离皇帝三十步外站立,又分列成五排,每排五人,开始操练起单刀盾牌战法。

随后又换了二十五人过来,操练了长枪刺击之法,接着又是二十个人在皇帝身前的远处表演射击之术,大体都能将箭矢射中在靶子上。

射击之术表演完毕,杜勋又来到崇祯皇帝的面前跪下叩首,禀道:“启奏皇爷,奴婢奉旨掌管内操,未曾将事做好,实在有罪。

倘若天恩宽宥,奴婢一定用心尽力,在百日之内为皇帝将这千人内军操练成一支精兵。”

崇祯皇帝点着头说道:“你只要好生为朕做事,朕日后定会对你大加重用。”

“奴婢谢恩!”杜勋边说边急忙俯身叩头不止。

王德化见观操结束,忙识趣的躬身向崇祯皇帝轻声说道:“皇爷 可以颁赏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王德化扭头给身后的一个太监递了个眼色 随即发出一声尖细的传呼:“奏乐颁赏!”

在一阵鼓乐声中 太监们代崇祯皇帝向内军颁发了三百两银子 二十匹绸缎,另外还赏赐给杜勋内臣三品冠服和玉带 其余那几个管内操的太监头儿也都有额外的赏赐。

杜勋等内监在鼓乐声中向崇祯皇帝叩头谢恩,全体参加内操的太监也一齐跪下叩谢皇恩,又是一阵阵的山呼万岁之声。

崇祯皇帝看过内操就上了步辇 由四个太监抬着,往紫禁城内的乾清宫而去。

杜勋趁着这个空档追了出来,凑身贴近王承恩满脸赔笑,小声说道:“幸亏东主爷从东厂里借给来十多个会射箭的,才获得圣心欢喜。今晚我到东主爷的公馆里专诚叩谢。”

王承恩面上不露声色的敲打着他 说道:“你出自宗主王老爷的门下 我同他是好兄弟 遇事自当互相关照 使皇上圣心欢喜,这是咱做奴婢的本分。

可这内操诸事 皇爷确是上心 今儿虽是应个景儿,但你以后可要用心做事,不将这内军认真操练出些本领来,若皇爷哪日心血来潮,临时起兴观操,到那时咱家也帮不了你啦 小子!”

“是 是。东主爷说得是。”杜勋躬身贴笑,目送王承恩的身影随着崇祯皇帝渐渐远去。

崇祯皇帝乘辇下山,仍不时回首北顾,远远的望见杜勋仍在广场上用心指挥内军操练。

他在心里暗自叹息道:“如果将领们都能像杜勋这样操练人马,何患流贼不能剿灭!”

谷孡回到乾清宫中,崇祯皇帝换了衣服,洗了脸,看着御案上新送来的军情文书,犹豫一阵,决定还是暂时不看,他在心中感慨道:“都是些要兵讨饷的!”

他的精神还没有完全从洛阳和襄阳两陷封藩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尤其是洛阳失陷、福王遇害更使他不能忘怀 总是在心中叹息:“要是洛阳也如开封那般坚守住就好了!”

每每念及此事 他都对李仙风、王绍禹一帮子庸官废将痛恨不已,虽然在万历朝时,福王的母亲郑贵妃受宠,福王也因此几乎夺去了崇祯父亲的太子地位,引起过持续多年的政局动荡。

但崇祯皇帝和福王毕竟是亲叔侄,当年的“夺嫡”风波早已成了历史往事,而不久前的洛阳失陷、福王遇害却是崇祯家族的空前惨变,他更是把这个事件看作了大明亡国的一个预兆。

只不过这预兆还没人敢于说破,却是朝野中多数人都暗怀的一个想法,而且像乌云一样经常笼罩在崇祯的心上,他默思很久,眼眶里含着酸楚的泪花,却又强忍着不让流出。

崇祯皇帝想了一阵中原的“剿贼”大事,他觉得傅宗龙就算不能将闯、献诸贼剿灭,至少也可使中原局势稍得挽回,只要挨过了这几个月,一旦辽东的局面转好,再调关外人马回救中原也不迟。

就在此时,一个御前太监进来向崇祯皇帝启奏说:兵部尚书陈新甲正在文华殿内等候召见,崇祯皇帝沉默片刻,吩咐太监去传谕陈新甲到乾清宫中来召对。

陈新甲此番进宫来是为了蓟辽总督洪承畴领兵援救锦州之事。

他奏说援锦大军的兵马如今大部分都已经到了宁远一带,另有一部分也是尚在途中,连同原在宁远的吴三桂等总兵的关外兵马,现共有八个总兵官所领十三万余人马。

既是刷去其中老弱,出关的实有兵马也达十万之众,他认为蓟辽总督洪承畴应该尽速出关,驰往宁远,督率大军前进,一举解了锦州之围。

崇祯皇帝面色迟疑的问道:“洪承畴为何不前往宁远督师出战,却仍在关门逗留?”

陈新甲回奏道:“洪承畴仍是以持重为借口 说要先将关门的防御部署妥当 然后才好步步为营,向围困锦州之虏骑进逼。”

“唉!”

崇祯皇帝叹息一声,愤愤的说道:“持重,持重,又是持重!如此,何时方能解了锦州之围?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