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干点实事儿
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还是蛮喜欢这种局面的,虽然看起来剑拔弩张,但实际上是试探和虚张声势。
不过他不准备和这些人玩虚与委蛇的游戏,弗兰茨准备干些实事儿。
他为麦吉德和尼古拉一世各准备了一份大礼,与此同时身在伦敦的坎宁却高呼“愚蠢”!
坎宁在成为外交次长之前一直是英国驻奥斯曼大使,甚至麦吉德还是名义上的“师徒”关系。
但是前者万万没想到,那个他精挑细选出来的“苏丹”居然会和奥地利帝国主动接触,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情。
其实奥斯曼人之所以会派使者和奥地利帝国接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没有和他的“盟友”搞好情报互通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世界第一搅屎棍做的事情总是会给人一种不信任感。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改了但又没完全改让麦吉德这个改革的领导者里外不是人,改革派认为他懦弱无能,保守派认为其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此外教团也是经常带领教众搞事,今天对付犹太人,明天对付亚美尼亚,后天又去打异端教派。
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列强都想从奥斯曼帝国身上割下一块肉来,法国人拿走了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奥地利人拿走了的黎波里,英国人拿走了埃及,俄国拿走的土地简直罄竹难书。
的黎波里名义上还是奥斯曼领土,但是麦吉德任命的总督已经被驱逐,实际统治者是卡拉曼利家族,而他们背后的老板正是奥地利。
此时更糟的消息是英俄可能会联手,为此麦吉德不得不预备替代方案。
而在国内还有一件事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地方上的起义,尤其是在阿尔巴尼亚地区。
麦吉德所进行的改革又被称为“坦奇马特改革”,很多原则是非常好的。比如建立中央集权以取代封建制度,建立国家财政机关以代替腐朽的伊尔提查姆制度。
废除过去的封建军事武装,建立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度,编练新军等等。
但这些改革到了地方上就完全变了样,成为了那些帕夏、官僚的敛财工具,而且没有触动腐败的源头。
在废除封建所有制的同时,阿尔巴尼亚的地主们迅速扩大,同时地方上的武装被解除之后,他们就成了真正“土霸王”,完全控制了税收、法律和治安。
这些地主既是官僚又是资本家,在完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将废除了封建义务的农民赶出自己的土地。
而山民们同样命运凄惨,虽说他们的土地官老爷们看不上,但是想要搞钱总是有办法的。
官员们巧立名目山民们不光要交“血税”,还得承担以前那些他们不必承担的税务,比如牲口税...
牲口税是奥斯曼帝国针对基督徒的一种人头税,但传统意义上山民只要交血税,就可以免除其他税收。
然而改革之后山民们交血税是拿不到钱的,再加上其他各种沉重负担让其不堪重负。
与那些只会哭天抢地的平原挨饿等死的农民不同,山民们很多都是世代的“军户”他们并不缺乏战斗技巧也不缺乏勇气。
同时山区由于比较落后很多地区还实行族长制或是教长制,这些族长和教长具有非常夸张的影响力,他们甚至能号召民众起来直接对抗国家。
1843年在科索沃、1844年在盖盖里亚、1845年在托斯凯里亚,先后发生了三次上万人的武装起义。
山民们和失去土地的农民联合起来,到处抢夺杀戮那些身为官员的大地主,起初在那些族长和教长的带领下,起义部队攻击的还是当地官员。
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和伤亡的不断增加,毕竟那些大地主手上可是有私人武装的,前者的目标就不再仅限于那些名声恶劣的地主和官员了。
起义军队会冲进任何有房子住的人家里,用私刑杀死男人,带走女人,再把财物洗劫一空。
地方上的事情传到麦吉德耳中又是另一个版本,那就是有人反对改革还屠杀支持改革的进步人士,甚至屠戮无辜民众。
更让人生气的是皈依“天方教”的人居然和那些基督徒沆瀣一气,实在是卑劣到了极致,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麦吉德起初也派人镇压过,但是奥斯曼新军的战斗力实在有限,而且想要将武力投射到地方是需要有赋税和人力支撑的。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因为改革民怨沸腾,到处都是起义,完全就支付不起一场远征的费用。
于是乎麦吉德只能下令当地官员和地主们自筹军饷,编练乡勇和起义军交战。
这种方式实际上再一次默许了那些大地主们的封建权力,甚至让其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那就是成为割据藩镇。
这一剂猛药下去果然奏效,地方上瞬间拉起来很多武装把起义军打得节节败退,麦吉德甚至还因此下令犒赏过。
但很快他又发现不对劲,那就是这些起义军似乎总也剿不完。
眼看地方势力一天天做大,麦吉德这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在饮鸩止渴。
只不过此时再想壮士断腕已经来不及了,整个阿尔巴尼亚都变成了奥斯曼帝国身上的一块烂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