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铁路(上)
第1198章 铁路(上)
由于欧罗巴货币联盟的建立,此时奥地利帝国完全有能力将德意志邦联、奥地利帝国、亚平宁商业同盟组成一个巨大的商业实体。
这是一个拥有近一亿人口的超级市场,也只有如此大的市场才能将奥地利帝国从殖民地运来的货物全部消化掉。
其实需要消耗的不只有货物,还有弗兰茨手上的黄金、白银,只有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弗兰茨才能悄无声息地将其送入市场,同时解决债务问题。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债务只剩下欠英国人的没有还,4.9亿弗罗林对于弗兰茨来说倒不是还不起,只不过不还更有性价比。
毕竟英国人整天在背后暗搓搓搞事儿,弗兰茨要是还笑脸相迎恐怕对方会更加肆无忌惮。
奥地利帝国偿还的金额其实早就超过了4.9亿弗罗林,而且在多年以前两国就达成协议奥地利帝国只需要偿还利息就可以。
同时这笔债务也是对英国的一种牵制,除非有足够大的利益诱惑,否则英国不会贸然和奥地利帝国开战。
英国的当权者必须考虑是否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和奥地利撕破脸,那些所谓的智囊也会投鼠忌器,4.9亿弗罗林对于一个列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却是不能承受之重。
铁路是工业的血脉,没有铁路工业化就无从谈起。
奥地利帝国的铁路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弗兰茨从未停过对其的修修补补。
此时奥地利帝国铁路长度已经达到8500公里,位居欧洲大陆第一,世界第三。
世界第一为英国12500公里,世界第二为美国11000公里,世界第四为普鲁士2100公里,法国位列世界第五1600公里。
在这个时代铁路的好处是弱国难以想象的,相比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运输途径马车和运河来说,火车的速度实在太快、运量太大。
此时一辆火车可以通常搭载十五节车厢,运送一千名乘客或者四五百吨货物。
这虽然与后世动辄几十、上百节车厢的货运列车无法相比,但是依然不是马车和内河航船能相提并论的。
(其实十五节车厢最多可装载三千名以上的乘客,但按照标准售票只有一千个座位。)
此时内河船只通常只能运送50-300人,货船百吨左右就是大船,按照当时巴伐利亚的标准运河的货船载重不能超过150吨。
而且越重越慢,超过五十吨以上的货船,每天能行驶的距离只有20-30公里。
如果赶上天气不好或者是行至狭窄处还需要人力或者畜力进行牵引,而这种情况十之八九.
不要以为只有俄国才有纤夫,不要以为隋炀帝才用纤夫,事实上在二十世纪以前纤夫这个职业普遍存在于运河两岸。
除了速度慢以外,价格也十分昂贵。
即便如此依然要比马车运输靠谱,当时最主要的两种马车,分别是1-2匹马拉的轻型马车和四匹马拉的重型马车。
轻型马车的运货量通常只有一吨,即便是重型马车的载货量通常也不会超过三吨。
而且速度同样不快,马车的速度通常是每天25-50公里,具体视马匹数量、货物重量、道路状况等因素而定。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新式火车已经可以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过去坐马车坐船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路程,现在走铁路一天就能搞定。
运量上火车是内河航船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是马车载重量的数百倍。 而最最重要的是运输成本的下降,这让那些试图囤积居奇的商人往往是赔得倾家荡产。
德意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离不开弗兰茨的功劳,几次大灾大难有很多人想要囤积居奇都被奥地利帝国的廉价商品打得魂飞魄散。
如果是铁路出现之前,即便弗兰茨手里有粮也不可能将价格打下来,因为根本运不过去,即便运到了也会得不偿失。
有了铁路弗兰茨就能在短期内将大量的粮食运进灾区,那些囤积居奇的人通常都是本地士绅。
如果是换成别人一定会被百般刁难,甚至还会以武装起义要挟本国政府阻止粮食进入灾区。
但弗兰茨却不同,他的货物没人敢拦。奥地利帝国这个德意志邦联主席可不是白当的,哈布斯堡的荣誉更不可轻辱。
最主要的是弗兰茨真的能派军队去护送粮食,所以1848年奥地利帝国的反对者和支持者同样疯狂全都是一副你死我活的架势。
这与弗兰茨平日里经常“行善积德”不无关系。
由于铁路的出现,地区间的价格壁垒逐渐被打破,而强国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国内资源,完成资源合理分配,在竞争中不断扩大优势,占领市场。
弱国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一切,最终随着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要么选择依附于强国,要么成为强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直至丧失所有的自主权。
铁路线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城市,此时布拉格的五十万人中只有两万捷克人,铁路线带来了难以计数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