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邪风(中)
宁夏上辈子有幸去过位于西北方的陇洲。
那儿在封建时代就以商路发达闻名,连接中外两地的商业版图。因地处边界,各民族往往混杂居住,文化融通,形成陇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别的东西倒还好,吃的喝的气候……老实说,宁夏有些不惯。她生活在南地,是很典型的南方人,自然受不得西北边疆的习惯。
然而有一样东西她必须得承认,这里有着她在何地都无法见识到的风采,数千年前由陇地孕育最终凝结而成的文化瑰宝在此地静静矗立。
漠高窟,以艺术的形式、以雕塑壁画为载体、以浓浓的人文才情加以渲染,集合了这片土地各民族近千年的文化轨迹。这是一处凝结了无数文化精髓的瑰宝之地。
那一次西北之行给宁夏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梦中偶尔也会出现那么几次虚幻的影像,关于恢弘壮观的沙漠,那些错落有致的洞像,还有那些惟妙惟肖的人像……在一众奔波劳碌、困囿于现实的梦境中显得尤为不同,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放松。
只不过现实终归还是现实,人总归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她那一腔被唯美景观激发起来的艺术感官很快就被劳碌的柴米油盐所覆盖。生活已经够艰难了,她亦无法在沉溺在虚幻的感官中太久,毕竟那只是梦。
然后宁夏就再也没有想起过那片奇妙的地域。
然而就在今天,已经开始了第二次人生,在异世界开始了一趟奇妙之旅的宁夏在这片与上辈子截然不同的空间再一次找到那种的感觉——那种徜徉在宛如未曾探索的奇妙之境地才会有的奥妙感。
这个地方简直就是天然的艺术宝窟,单单从外表看就足以带给人们震撼。
山还是那座山,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整座山都被修整过,每一个角度的线条都恰到好处,似乎每一寸土地都被调整过一样。
点到线,自山顶往山脚延伸,每一条弧度都透着一种大道至简的玄奥感,即便远远看着都有种不忍直观的深邃感。
曾经作为这座奇迹居所的入口的各处石窟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外形,零星散落山脉上下。不规则,却也暗合天地大势,对外隐隐呈现一种震慑的威势,使外来者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所见这一面便足足有上百个雕琢完美的石窟入口,边缘都用奇石布置装饰过,上头刻着层层纹路,肉眼也可辨认出雕工细致精美。
而上头所镶嵌的材料也都是世之罕见,耐得住时光的消磨,即便到了千万年后的今天仍能透着一种别样的光泽感。
洞口昏暗,透着一股子幽深的感觉感,也看不清里头的景象,许是要真正进入里头才能一睹里头的真面目。
而且隔着这么远的距离,都还能听到自洞口内部涌出的呼啸风声,猎猎作响,张牙舞爪地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存在。
这得是多大的工程才能将一整座山都的当成掐在手中的泥团,塑造成这个模样。宁夏有些难以想象——
这可不像是人力可为的。即便是对于有着翻天覆地手段的修士来说,也同样是难以达成的神迹。
然而事实就是,前人真的是做到了,而且这一成果还叫人惊异地矗立在她、他们眼前。
当然,这座万洞窟还远不止是如此。
若它只是一座寻常的、可任人随意装饰摆弄的居所,那么现在的它还不至于如此叫世人如此之惊奇,甚至于可能早就是某个大家族的私有物了。
然而它却不是——
除却那些雕工精美,一看就曾经迎来迎往过无数密宗弟子的石窟入口,山的正面背面还有许多不规则的洞孔。
实际上这些洞孔才占了大头,密密麻麻的洞口布满整座山峰表层,看着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一眼望去也有不下万个,不然怎么会被叫做万洞窟呢?
这些洞孔跟那些人工开凿的入口不一样,充斥着被暴力破开的痕迹,粗糙且不规则。
黑黝黝的洞口裸露,常年为邪风所侵蚀,阵阵邪风一刻不停地通过洞口鼓动,常年侵蚀才形成了眼前这副奇观。
这座曾经供养了无数密宗弟子的洞天福地终归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那段时光,保留了属于那个辉煌过往最后的痕迹。
谁也不知道在万洞窟里外肆虐的真真邪风到底是何由来?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产生的?它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止歇?没有人知道。
尽管没有人能完全占有这座宝库,但是世人也同样不可能因为一点横风就停止对这样一个奇异的宝库的探索。邪风也许只是他们探索道路中的一点“小小”的阻碍罢了。
对于第一次来到此处的修士来说,眼前这座奇山无疑是一场无上的视觉震撼。哪怕不少人在来之前已经听到过不少传言,在其上也做足了功课,却还是被眼见为实的恢弘景观所击溃。
而对于那些已经来过的弟子来说亦然。尽管他们至少也来过一次,甚至于不止一次见到这震撼人心的景象,可还是会再一次被眼前这辉煌大气的存在所摄。
而且对于眼前这个神秘的地方,他们心中还怀揣着别样的期待。他们来此自然不是为了观光,而是有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