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第230章 大计划
,现在看来先生是有本事的,她的担心或许没必要。
三年之后,我们就要观望了,同样的模式继续下去,或者把手里不适合建商业建筑的地皮开发了,只租不卖,赚取租金的同时坐等楼价上涨。”
400呎的房子,售价差不多7200元,足足少了一万多,有购买能力的家庭数量呈几何倍增加,而增加的这一部分,过日子更加精打细算,对价格和优惠更加敏感。”
变戏法的、唱戏的、放幻灯片的、卖大力丸的,也习惯来这里借场地,若不是有意拦着,卖吃食的摊贩早就过来摆摊,这里渐渐会变成小型夜市,吵闹喧嚣接踵而来。
说到这,冼耀文问米歇尔,“你知道那些地产商为什么只建1000呎的楼吗?”
冼耀文卖起了关子。
只要公司运行两三年,友谊院线不仅拥有戏院,还有地皮和利润,我们单栋楼的利润没有那么可观,但只要项目周转的够快,基数大,利润照样不会差。
“还,还好。”
“就这样,我走了,你接着忙。”
说完,他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用笔写下“逢赌必胜”四个字,另起一行,运笔如飞,“成日笑大声,人又注定,今年旺相再添丁,系最幸运会遇见福星,预祝大众逢赌必胜,横财又有,福至心灵,恭祝大众逢赌必胜……”
顿了顿,冼耀文说道:“这个不是太好,还是改成我系大捞家。小胡,每个故事不能超过20秒,你构思好了出几张图给我,要写实绘画,包括出现的人物也是一样。”
“先后,我不太懂电影,发行这块业务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才,你有渠道找一个过来,不然我们慢慢物色,啊,我还要找一个替代我的人。”
一篇歌词洋洋洒洒地写完,他通读一遍,划掉标题和第二段副歌的“逢赌必胜”,在边上写下“好运来福星”。
“我喜欢超然这个词。”冼耀文低下头,继续在纸上写着数字。
“在美国有个人叫克雷伦斯·桑德斯,他在1916年开了一家叫小猪的商店,第一年,桑德斯就把1家店变成9家店,到了1923年,仅7年时间,小猪商店就有了1268间,每间店的招牌上都骄傲地写着‘遍布全球’。
上海之前是亚洲地区的电影制作中心,现在八九成从业人员都来了香港,电影制作中心自然也就跟着迁移了过来,从业人数没怎么变,市场却变小了,想要吃一口饱饭,影片的质量必须提高盖过同行。
早过早点,先去厂里办公,忙碌半天,下午换了个办公室坐着。
米歇尔看上一眼,把数字抄到另一张纸上,“我们的定位是西片。”
早餐时,冼耀文一边喝粥,一边看报纸。
“雷氏茶庄?”冼耀文稍稍回忆,“听着耳熟,我怎么记得是大路货,街边的小茶馆里都能喝到。”
“我对西片的理解是非香港本土拍摄就算西片,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法国,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东德,伊朗、土耳其、越南、东洋,无所谓,只要片子好,看的人多,我们就引进。
“Bingo!”冼耀文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我准备进行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拿到地皮就开始卖楼,首付只要三成,二楼的楼面完成交两成,三楼的楼面完成交三成,结顶交一成,最后的一成拿入伙纸的时候再交。
“盈利。”
密歇喜眉笑眼道:“你是想让友谊院线获得超然地位,凌驾于香港整个影视业之上?”
别扭归别扭,冼耀文也不好发表什么看法,谁让黄祖强把《福报一举做到了日发行稳定在三万份,三毫一份,除掉印刷成本、运营成本、稿酬等等,利润还能剩下5.2仙,日利润1560元,月利润毛4.7万元。
现在这样挺好,烟火气中带着点人情味,想融入在这站站坐坐,想安静回楼里成一统。
看着别别扭扭的头条,就知道黄祖强搞大报的贼心不死。
冼耀文放下手里的笔,抬头看向米歇尔,“我们开院线为了什么?”
冼耀文呵呵笑道:“从水手手里收洋货已经是老皇历,办馆早就把路子做熟了,你现在挤进去,赚不到多少利不说,还得罪办馆,没必要。”
冼耀文轻笑一声,在苏丽珍的手背上拍了拍,“这件事很重要。”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通过什么盈利?”
“没打牌?”
米歇尔思考片刻,试探性地问道:“亚当,你是不是想先收钱再建楼?”
“格蕾丝。”
这已经是比较极端的情况,还是能住得开,人口比较少的家庭更不用说。
“你是打算地产和发行两大业务一起发展,还是先后?”
“没有。”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无论哪个国家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能考上大学并毕业,意味着家境、家教、智商、见识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冼耀文颔了颔首,“没错,结顶就能拿到钱,一天都不用等。”
冼耀文耸耸肩,“是我应得的,我就不感谢你的慷慨了。”
“给你派个活。”
“不对,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