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王莽的前车之鉴
已经没有任何改革的可能,那为何还要去坚持?无论叶安还是秦慕慕都是和受到过后世实用主义影响的人,在他们看来已经注定失败的事没有必要去尝试,即便秦慕慕都知道改革在大宋推行不下去,尤其在亲眼看到大宋的现状后便更加笃定了。 秦慕慕不是学的历史,许多东西对于她来说要比叶安新奇的多,可就是这份新奇让她逐渐发现大宋的本质,本质是什么?封建社会,利益阶级早已固化! 寒门出贵子?大宋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寒门贵子?饭都吃不饱的人你让他如何学习之乎者也的大道理? 至于一般人家也大多读不起书的,书本很贵,笔墨纸砚每一样都很贵,虽然普惠商号的工厂也能大规模制造廉价的笔墨纸砚,可惜这一行为触犯了很多官员的利益,并且因差价太多,也会道指和传统的手工艺者大量失业。 各行各业的助力相当大,普惠商号真正赚钱的大头不在大宋,而是在西面,这也是为何叶安一定要拿下玉门关的原因,那里是河西走廊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陆上交通永远都比海上交通要安全,因为海上充满了太多太多的未知。 大宋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个时代的朝廷并没有一种财富再分配的机制,有钱人只会越来越有钱,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连一个公平受教育的就会都没有,这个时代还有什么上升通道可言? 而穷人和寻常百姓则是占据这个时代的多数,矛盾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无论范仲淹与王安石都没有在他们的改革涉及这个层面。 所以叶安才会彻底失去信心和希望,而王莽那个短命的改革者,那个要将全国土地公有制并且进行均分的人步子太大,最终让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 有这么一位前车之鉴,叶安自然更为小心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