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换东南
他们哪儿有门路靠到巡抚大人门下?
甚至县令,主簿这样的官,他们也是靠不上的。
他们就是艰难求生,应付着衙役和各种混混的压榨,不知哪天就会被当成肥羊宰杀了去。
那些有大钱赚的商家,都是有背景的官员、勋贵、太监、藩王们开设的。
比如盐,比如丝绸,茶叶,生丝,钱柜等等……
一开始就不需要另找靠山的。
闻人升就让这些人投靠到自己名下,拿了帖子给他们。
出了事,就拿帖子去门房。
现在他是秀才,又是抚台的红人。
他又没有动那些大商家的蛋糕。
不过是找些小虾米当他们的靠山。
这点面子一般官僚还是会给的。
大不了吃别人去。
反正商家就像野草,今年被割,明年又会再长。
他们自然不管,最后长出来的会是何等可怕之物。
前前后后挂靠了十三家大小店铺,最高的本钱就是谢长庚的2万两,最低只有200两。
合计5万两的商本。
他一个抚台背景的幕僚,还能罩得住。
至于别的幕僚为啥不这样干,因为太费心了。
他们才不想天天给别人撑腰,他们要的是轻松来钱。
比如吃干股,万事不操心。
然而他们忘记了,那样的话就不得人力,不得人心。
当闻人升在富集店铺,整合店铺人才,王巡抚的动作也开始了。
清理田亩。
仅仅半个月,他们就从王府太监那里清出来2万亩土地。
还要超出王巡抚的预计。
这都是占的官田。
也就是本来就是官府的土地,大明土地属性很复杂,有民田,有官田,有皇庄,有军田,有藩王所有,有太监占田。
有很多土地都很肥沃。
该镇多出2万亩官田的话,那就是一年能多产8万石细粮。
原因很简单,那些土地都是沿河,有水渠甚至有水车的土地。
好地才值得王府太监下力气。
旱涝保收,不是空话。
甚至多下点力气,多精细化管理一下,也不用什么领先技术,只要将这时代农书里讲的东西给用上,就能每亩多产一石,也就是多产2万石。
其实农业技术传播极慢。
即便有农书,但大部分人是文盲,秀才又不屑于学杂学,都将精神用在科举的八股经义上。
这就导致辛辛苦苦积累的技术,最后流传不开,不能促进社会进步。
儒学一家之害,莫大于此也。
虽然有少数儒生也意识到杂学重要,难以改变众人之心态。
清理出两万亩后,王巡抚就宣布停下了。
这也让蠢蠢欲动的暗流,戛然而止。
反正就是完蛋了两个中饱私囊的太监,藩王对上巡抚,并不占据优势。
何况巡抚是给朝廷增加了用度。
天子看到之后,只会高兴。
至于有“亲亲”之说,在8万石粮食,约合4万两银子面前,即便给佃农一半,也有2万两,两个太监算什么事?
皇上不可能为这事罢免一方巡抚,只会夸奖对方办事办的好。
除非对方招惹到更大的势力,惹得皇帝也麻烦时,巡抚才会倒霉。
比如崇祯后期的薛国观,这位老兄就很勇猛,提出“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担;在内的皇亲国戚的借款,非由皇上决断不可。”
明明是为了朝廷用度着想,结果遭受勋贵利用皇子生病一事造谣反击,崇祯自己没有担当,畏惧退缩,反而暗恨这位老兄,最后趁着有人弹劾他,就将他干掉了。
要知道对方可是阁老辅臣,自从夏言被杀,他是第二个被杀的辅臣。
这种事多了,也难怪最后李自成进攻BJ,无人防守,无大臣抵抗,9成直接跪地投降。
崇祯无处逃亡,直能吊死。
活该。
不知好歹,没有担当,分别不清楚谁是为国。
即便这位老兄有些私人问题,但心地和目的是好的。
所以闻人升可不会给这位老兄效力的。
当然他只会为自己效力。
有位兄台说的对,靠山山倒,靠河河干,只有靠自己。
女真能夺天下,阴谋诡计很多,但核心还是自己的核心2万披甲人,3000白牙喇,1500葛布什贤。
他们的优势就是步战列阵,骑兵两翼,阵而后战,以强力的步弓,重甲步兵,列阵进攻,打击敌人动摇,然后以骑兵两翼包抄动摇敌人。
最后敌人溃退,以骑兵屠杀。
每次大胜都是全灭敌人,自己若是输,则是小败,有骑兵压阵,能够从容退却大部分。
等于玩游戏时,保存着核心兵力,不停增长经验。
很多白牙喇都是20年以上的老兵,三甲不死,不停作战。
上阵时,自己主动就能列阵,发现敌人缝隙,动摇敌人士气。
投掷、射击、肉搏,体能,耐力技能都点满了。
他们平时享受着最高的待遇,内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