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隆万盛世 > 第937章 1026功成

第937章 1026功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刻已经火光冲天,熊熊烈火在城中燃烧。

城外空地上,数百女真族青壮被押解到这里等待辽东军的发落,他们许多身上都带伤,此刻都是垂头丧气,自知命不久矣。

不过,最让他们心疼的还是城里的老幼妇孺,貌似明军根本就没把她们从城中带走。

只不过此时的他们也知道,就算拼命也未必能为家人报仇,两边实力差距太大了。

“大帅,大公子派人回来报信了。”

李成梁骑在马上,欣赏着这堆“死人”脸上精彩的表情。

这些可都是他的功绩,是一个个首级,现在就差个王杲了。

若是能把王杲抓住,再有这些人,送到京城,都够搞出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

在很多人印象之中,好像觉得打仗和礼仪这两件事情根本不太可能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中国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那绝对不是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上,在残酷的战争中,古人也讲究礼仪,而且军队打仗的礼仪也相当的正规和庄严。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

《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大师之礼”,指军队的征伐行动;“大均之礼”,指均土地,征赋税;“大田之礼”,指定期狩猎;“大役之礼”,指营造、修建等土木工程;“大封之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在明朝,朱元璋自然也定下了严苛的军力,简单说军队打仗有九种规格森严的礼仪,分别是:亲征、遣将、禡祭、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阅武、大射、救日伐鼓。

首先是亲征军礼,指皇帝御驾亲征,必须先让礼部制定一套出征的祭告典礼,然后派遣官员去进行祭祀。

出征的部队凡是走过的山川大河,都必须要进行祭祀,祭祀的规格也比较严格,一种规格叫太牢,要用牛羊猪三种牲畜来进行祭祀,一般是途径一些大山大河的时候会举行这样的隆重典礼。

其次是少牢,只用羊和猪来进行祭祀没有牛。

最后一种也是规格比较低的祭祀仪式,叫特牲,只用一种牲畜来进行祭祀。

然后是遣将军礼,史载:“王者遣将,所以讨有罪,除民害也”。

皇帝要亲自穿戴专门场合的武弁服,然后到奉天殿去,如果是受封大将军,则受封的人要到奉天殿的西边台阶上去,然后要前后叩拜四次,并且光领取了将军大印还不能拥有足够的带兵资格,还必须接受皇帝颁发的节鉞,然后拿着节鉞到午门外指挥一下部队,然后还需要武成王庙去亲自祭拜献礼祭拜完毕之后,方才可以出征。

禡祭也是军队礼仪的一种,在大将出征之前,要和皇帝在祭祀官的陪同下斋戒一天,这个斋戒的礼仪就叫做禡祭。

受降,则是出征的部队打赢了战争,降服了敌方首领所要举行典礼的。

在敌方降将投降之后,皇帝需要亲自到奉天门去,受降的人员要在午门之外跪拜,然后派使者把降表送给皇帝,然后宣制官带着皇帝的命令再到午门去宣旨,赐给投降的人官爵,然后才可以带着投降的人员进入大殿,然后见到皇帝再行四拜大礼,然后朝廷的文物百官还要行贺礼。

如果是出征的部队活捉了地方的贼首,那要举行的典礼就是军礼里面的凯旋献俘仪式。

这个时候要将俘虏押送到太庙南门之外,然后皇帝亲自前来祭告祖先,礼仪完毕之后,俘虏交由刑部进行处理,然后皇帝还需要穿戴专用服饰,打开午门城楼,发布昭告天下的诏书。

“露布诏天下,百官具朝服以听,仪与开读诏赦同。”

外出作战的部队打赢了战役凯旋而回,朝廷还需要举行论功行赏的军礼。

首先是战斗的结果要先汇报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然后再汇报到内阁,内阁和他们商议封赏,最后交由皇帝圣裁并亲自宣布。

在论功行赏的当天,皇帝要穿戴衮冕来接见打了胜仗的军官,然后一一对他们进行封赏。

除了正常出征打仗的礼仪之外,还有一些平日里涉及的军礼,大阅就是其中的一项。

大阅类似于现代的阅兵仪式,皇帝要到郊外亲自阅兵,部队要有都督府负责调配,所有活动的相关内容均有礼部制定。

大射礼仪也是明朝军队日常的一种礼仪,史载:“凡郊庙祭祀,先期行大射礼,工部制射侯等器”,这种礼仪虽然以射箭为主,但是主要是祭祀活动的一项娱乐项目。

在明朝的时候,大射礼仪一般不用皇帝出席,品官就可以代办。

救日伐鼓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礼仪,当除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搭救日食的军礼。

在举行这个礼仪的时候,一般要等到朔日日食的时候,皇帝要穿戴常服,不用到正殿去上朝,而且还要在中书省设立香案,文武百官要穿戴朝服去进行叩拜,然后军队的军士一直不停的进行敲鼓,直到日食逐渐消失,太阳逐渐圆满之后,才能够停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