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大妈没有随便动别人家的厨房,只用了自己带来的面条和家家户户都有的白菜。
但这么清澹的面也让秦淮茹食欲大开,因为她肚子饿了,要没闻着味儿还能撑会儿,现在面就在眼前,那肯定忍不住了
于是秦淮茹不客气的大口吃了起来,一大妈则是拿着碎布欣赏,然后忍不住询问秦淮茹在哪里学的。
“就是给我和张大哥做结婚衣服的那家店的老板娘教的,她说我天赋不错,就想着收我做徒弟,我寻思着自己平时也没啥事儿,学点新东西也挺好。”
秦淮茹没打算隐瞒自己找了师父的事儿,但是她没打算和一大妈说明自己即将上班的事,因为这还没和自己男人商量好呢,不能先和别人说的。
一大妈一听,立马笑着说道:
“淮如,你看我也在家闲着没事做,就让我和你一起学吧。”
秦淮茹大口大口吃着面,没有拒绝这位朋友的要求。
学吧,只要你能学会!
吃过饭,一大妈又献殷勤的去洗碗,然后又跑回家拿来针线和碎布,跟着秦淮茹学习绣花。
本来秦淮茹想提醒一大妈用粗针线和太差的布没法学,可当秦淮茹发现一大妈的天赋不如自己的时候,也就放弃了这样的提醒。
要是天赋好,是得用好的东西去练,如果天赋不好,给再好的东西也是浪费。
有了对比,秦淮茹终于能理解为什么自己一上手就给自己好针线练习了。
简单的教了一下起步手法,秦淮茹发现光是这一个都够一大妈练好久,便不再盯着,而是用心继续自己的练习。
很快,一下午的时间在专注的训练中度过。
本来还担心带回来的碎布不够用,但是有一大妈陪着聊天打发时间,倒是把空闲时间利用的刚刚好好。
“哎呀,时候不早了,我也改回去了,那啥,明天我还来找你练!”
秦淮茹想着自己的功夫还没到家,明天要多带点碎布回来联系,便点头说道:
“好啊,不过您得下午来,上午我去找我师父。”
一大妈应了一声,表示明天再带面条过来,然后就走了。
……
轧钢厂。
清脆的铃声响起,意味着到了下班的时候。
张元林收拾东西下班,和同事们一一道别。
“张师傅,别忘了给我家安装养殖小屋啊!”
“还有我,今天下的单,下个礼拜能安排上吗?”
“就是啊,我们就晚了一天,不会拖到过年去吧?”
“到过年肯定不行啊,都没东西可抓了,而且过年市场上的活禽都贵的很,最起码比平时翻一番!”
今天又加了四张新单子,张元林是来者不拒,因为他根本不担心产能的问题,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安排安装问题。
不过,大院内部不比外面,在外没人一直盯着看,张元林完全可以一个晚上搞十几家,很快就能把订单消耗完。
反正大院里的人又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的,只要天天往外跑,装装样子就行。
甚至,还能把媳妇带上,说是两个人干活能容易一些,实则去外面遛弯,搞个烤地瓜,来串糖葫芦,岂不是美滋滋?
但是张元林不能表现的太轻松,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订单巨多,压力巨大,热度极高。
“咳咳,你们是我的同事,那我肯定要优先安排啊,不过我的街坊四邻已经有二十多家在排队了,我尽量吧,争取下个礼拜把你们都安排完!”
说完,张元林哼着小曲离开,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同事们。
“乖乖,这才一天的功夫,都有二十多户人家在排队了?”
“看来这玩意儿是真的不错,咱们这算是赶上了热乎的吧?”
“应该是,反正到了月末再搞也来不及的,咱们算是抢了先。”
……
离开轧钢厂,张元林先去菜场兜了一圈,买完菜又找到了老徐。
工作日这群车夫们不忙,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聚在茶馆边上的巷子里扯皮聊天。
“老徐,给你介绍点生意。”
一番客套过后,张元林直奔主题。
老徐一听有生意,立马高呼张大财神,引得一旁的车夫也齐齐围过来。
张元林这次就是要给所有车夫一个赚钱的机会,见人都靠过来,也省的自己去吆喝。
“那啥,我最近搞了个创新发明,具体是啥,想必你们这群消息通也有所耳闻了。”
“所以废话不多说,我直接说明这单生意怎么做,有人找我下单,我给人家做木匠活儿,但是缺少材料,你们要是能弄来旧栅栏,竹条,或者没用的桌椅板凳等,都是可以的,加钱照收废品的市价算,咱们各自赚一点儿。”
“我也不是急着要,但是长期收,你们不用每天到处跑,这玩意儿利润不大,你们就正常跑车,顺道收点回来,或者联系上了,晚上下班的时候再跑一趟,这样每天多赚个一两毛钱,每个月也能有几块额外的钱拿,怎么样,这是还不错吧?”
“还有啊,老徐,兄弟们弄来了就先放你这儿,你先垫着钱,然后我再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