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检查一下作业和明天要用的课本。”
交代过后,张元林洗漱好回到卧室,开始翻阅村长送来的贾东旭所写的最后十几张日记。
如果只是单纯的看日记内容,张元林肯定分辨不出村长是否有把其中对林家不利的纸张销毁,但贾东旭写东西有个好习惯,那就是会标页数。
通过这一点,张元林确认了最后这部分日记的完整性,而且所有纸张上的字迹全部核对过,同时页数也能和之前寄来的信纸成功衔接上,说明其中的内容没有任何缺失。
在这个基础上,张元林看完了全部内容,也了解到了关键线索。
无人的土坡上有废弃的屋子,这是贾东旭调查到的林芳偷摸去的最终地址,而且这恰好也是贾东旭死亡的地方。
这么一来,贾东旭的死绝对和林芳以及她到这个地方所见的人脱不了干系。
但这件事情保卫科和派出所的同志都不知晓,显然这份线索还没有暴露出去。
“不知道村长看过日记的内容没有,但我猜测他已经看过了,也正是因为看过才会把这些日记送到我这里来,村长知道这份线索能给某人定罪,但是他把决定权交到了我手里,这是什么意思,帮我立功?用荣誉收买我?好让我帮他们村子拿下改造项目?”
很快,张元林就分析出了村长送日记给自己的目的。
“嗯,你有这份心倒是不错,最起码能分清好赖,也有大局观,没有因小失大,要不然啊,别说你们村的改造项目没希望,就连你这个村长怕是也当不下去了。”
张元林轻笑着收好贾东旭最后的日记,然后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神情轻松的躺在了床上。
其实靠着贾东旭之前的日记,再给张元林一定的时间,就肯定通过蛛丝马迹去顺藤摸瓜的调查出贾东旭的死因。
在日记里,贾东旭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大致的调查方向,张元林敢肯定林芳所做的见不得人的事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这种事儿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再加上贾东旭已死,林芳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既然林芳越来越嚣张,没了需要顾忌的人,那肯定很容易露出破绽,张元林相信只要稍加跟踪和调查就会有结果。
不过现在村长送来了关键证据,还都是贾东旭亲笔写的内容,张元林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这份日记一拿出来,比任何的推理和调查都要有用,而且是不容置疑的那种。
手里掌握了核心证据,张元林只要把这些日记提交上去,林家人以及林芳见面的那位绝对跑不了,但张元林没有着急上交,而是准备等林家和贾张氏的相互博弈有了结果再说。
毕竟张元林的打算是连带着贾张氏和导致贾东旭死亡的人一起教训,反正已经是稳操胜券了,不如先把好戏看完,等他们双方表演完了再出手也不迟。
……
在贾东旭的死讯传开后,群众们除了对其意外身亡感到惊愕外,更多的是好奇他们双方会怎么处理贾东旭的死。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全院以及周围群众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贾张氏和林家人的对弈上。
首先贾张氏要争的就是贾东旭如何下葬,用什么规格,花多少钱,摆什么席等等。
别小看了白事儿的花销,虽说省钱的很省钱,算算这个不重要,那么没关系,到最后还真花不了什么钱,毕竟这会儿没有公墓一说,不需要花钱买墓地。
可如果要讲究起来,那花样可就多了,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从棺材到队伍礼仪再到吃席的标准,都是可以不断向上加的,因此这是贾张氏第一次的狮子大开口,伸手就要比别人娶新婚媳妇还要多的钱。
而且贾张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召集了三位大爷以及爱凑热闹的街坊邻里一起想对策,商量着这笔账该怎么算,并表示等吃席的时候不收大家的钱,尽管带人来吃就行。
大家一听能白吃白喝,那自然是浑身来劲,想着法子把预算加上去。
看着好像贾张氏慷慨无比,可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这都是贾张氏表现出来的假象,说是让大家帮忙出主意,然后等吃席的时候免费吃,要是真等向林家要到了这笔钱,实际操作下来,什么都是最低配,连流水席也是一样。
至于多出来的那些钱,自然是进了贾张氏的腰包。
其次是关于贾东旭这条人命的赔偿,贾张氏给出的理由是贾东旭正值年轻,身强力壮,是赚钱的大好年华,结果就这么死在了林家的村子里,按照贾东旭目前的薪资水平,再预算未来能干活的年限,这一加一乘,就又是一笔巨额款项。
最后自然是贾张氏的孙子棒梗了,眼看着贾东旭人死不能复生,想从儿子身上吸血已然没了机会,那就只能调整目光,将目标放在孙子身上。
别看棒梗现在还不到三岁,可小孩子长的快啊,等熬到了十五六岁就能给人打零工赚钱了,再等他到十八岁成年就可以进厂工作了,反正贾张氏一把老骨头,甭管棒梗将来能赚多少钱,拿一个年轻人赚钱养活一个老人总归是轻轻松松,毫无问题的。
而且贾张氏自己都盘算好了,要从小给棒梗灌输自己倾尽所有,煞费苦心,突破艰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