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帝国时代》科技:流刺网
刘备也算苦出身,毕竟是织席贩履到十四岁、给马商当向导保镖到十八岁的人,后来才靠亲友资助正经求学、渐渐发达。
哪怕如今已为官多年,他还是非常清楚,亲眼亲耳了解民间疾苦的重要性。
孙乾告诉他百姓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不响应官府种冬芥的号召,刘备还是坚持要亲自抽时间下乡确认一下。
所以吃完早饭他就风尘仆仆带着随从,骑马走了二十几里地,巡视了广陵县东部的三个乡、十几个村落,
跟上百户抽样的地主士绅、自耕农面谈,了解他们的顾虑,听取民心反馈,
最后还亲自脱了草鞋光脚下田,查看具体要怎么操作育种、移栽发芽的芥籽。
毕竟这种方法此前从没见过,刘备必须亲自确认一下操作,才好评估新生产方式对百姓劳动量的影响。
忙完这一切,整整一个上午和中午就过去了,闲下来吃完干粮,都已日头稍稍偏西,大约是未时初刻(下午一点多)。
好在刘备视察的最后一个村子,就在邗沟边上、距离邗沟注入长江的河口不远。
而那地方又恰好是诸葛瑾鼓捣新发明的所在,所以刘备匆匆吃过两张粗粮饼子,一块肉干,就准备去视察诸葛瑾那边的成果。
……
短短一刻钟之后,刘备就来到广陵城东南十几里外、邗沟运河与长江交汇的河口处。
广陵城是古运河重镇,长江与邗沟的汇流处,自然有繁华的市镇和港口码头,
江边人潮熙攘,无数码头工人在那里忙碌,以至于刘备一时都没找到诸葛瑾一行的所在。
汉朝时运河没有闸门,人工运河和天然河流之间的水位落差是个大问题,所以江船和运河船根本无法通用。
运河船从淮阴开到广陵,就要重新卸货装上江船,江船北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正是古运河的这一特性,造成了后世扬州城千年的繁华。
刘备找了许久,最后还是孙乾看到了几個熟悉的面孔,连忙领着刘备过去询问:“诸葛先生何在?你们不是帮诸葛先生造竹罾的么?怎的独自在此?”
刘备循声望去,见孙乾朝一群商人、水手问话,旁边摆着很多竹片交错形成的硬质弧形大网,上下两侧还有些奇形怪状的附件。
竹片交叉固定的位置,还有一根根竹子劈坏形成的尖锐毛刺,刘备一眼就看见有些毛刺上扎些鱼,水手们把鱼一条条取下来,往旁边的运河水里丢。
刘备一惊,顺着动作的方向看去,才注意到旁边还有一排大木桩,木桩上拴着很多麻绳,麻绳的另一头漂在运河水中系着一个个大竹筐。
他这才释然,原来不是抓了鱼又丢掉,而是放到罾笱里先养着,让鱼慢点死。
后世语文课本上,经常把“罾”直接翻译成“渔网”,但这其实是有点出入的,古代用柔软纤维制造的,才叫“网”,而罾往往是硬质的,算是“竹框大抄网”,以及竹制的“鱼护”。
刘备看到这些收获,心中已颇为放心,意识到诸葛瑾的小发明肯定是见效了。这种竹片网居然抓了这么多鱼,实在出人意料。
那群人也看到了刘备,恭恭敬敬对他行礼,然后回答孙乾的问题:
“先生说今日大潮,怕渔罾被冲毁,所以带着人去了上游一些的地方,说要等潮头过了才下。
我等在回收昨日布下的旧罾,纪录涨潮渔获,果然已有好几面竹罾被冲坏了。”
刘备听完,又亲口补充一问:“看来收获很不错啊,此物果然好用,为何不早报?”
对方恭敬回答:“这几网所得,约三五百斤,今日已得上千斤。先生说还有很大的改良余地,所以未曾上报。”
刘备听了这数字,先是一惊,而后更惊:“日得千斤还不成功?一共下了多少竹罾?”
对方便说这些天已累计下了几十张,是逐日增多的,先生还改良调整了好几版,
最初第一天总共只抓了几百斤,经过五天陆续改良,已增长了十余倍。
刘备愕然,欣慰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原先跟随何人?”
那人拱手:“俺叫唐光,豫章人士,早年鄱阳渔户出身,后在江上给富商行船。前些年故主在庐江为水贼所杀,俺流落广陵。幸得糜公招募擅长驾船之人,俺才讨口饭吃。
前日糜公将俺划拨给了先生,帮先生驾驭船队,先生看我勤勉,留在身边做事,这几日又命我们伐竹制罾。”
刘备点点头,心说是糜家商船队的,难怪打扮介于商人和水手之间。
刘备心情好,就勉励了一句:“能跟着诸葛先生做事,那是大机缘。若肯好好听点拨,纵是水手、渔夫,得荣华富贵亦是不难,且带我们去见先生吧。”
唐光很快带路,把一行人又领到了上游数里外的河边,刘备便看到了更大的阵仗。
岸边足有好几百人被诸葛瑾摇着蒲扇指点调拨,忙来忙去。
刘备并步小跑相迎:“子瑜!数日不见,在家做得好大事!竟还对公佑秘而不宣!”
诸葛瑾飞快转身,拍了拍手上的污垢,也不谦虚:“些许伎俩,尚未改良完备,何足道哉。”
刘备笑着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