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诸葛家的“点金仙术”
初中就学过的金属置换反应:硫酸铜加铁,变成硫酸亚铁,置换出单质铜。
庞统看到这神奇的一幕,顿时惊为天人:“这……这是什么?难道是铜吗?”
诸葛瑾微微一笑:“士元有没有读过古代方士炼丹心得之作?知道胆矾能炼出铜么?”
庞统瞳孔巨震,看了看诸葛瑾,又看了看那一潭蓝水,不可置信地指着说:
“诸葛兄是说,这一潭都是曾青?所以才如此之蓝?我确曾读过《神农本草经,书中有言:曾青涂铁得赤铜……偶尔亦可得金铜。”
胆矾,就是古人说的硫酸铜晶体。
曾青,就是古人说的硫酸铜溶液。
“曾青涂铁得赤铜”,应该是整本《神农本草经里,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出现在后世人教版的初中化学课本上,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人都要背。
而诸葛瑾就是这么大道至简,只靠一条初中生的t0级别知名度常识,就把问题解决了,一点都不带花里胡哨的。
他淡定地指着这一潭蓝水:“此处溶洞,能把山水都浸得如此碧蓝,可见周边山石中,铜矿必然不少。让铜匠、矿工们对着这座水潭周边的山石,仔细深挖勘探,必有所得!”
最后的临门一脚、具体挖铜矿分拣矿石,这诸葛瑾还是不会的,他只是懂点高屋建瓴的常识。
但他的见识能让工匠们把搜索范围缩小至少数百倍,那也是功德无量了,至少工匠们不用几百座山头一座座去试错,直接把山头给你定位出来,已经是极大的效率提升。
诸葛瑾也亲自在附近扎营住了下来,准备稍微督导那么十天八天的,争取尽快见效果。
有了诸葛瑾亲自坐镇,早已把他奉为神明一般的徭役民夫、矿工、山越雇佣苦工,也是完全不敢偷懒,把工作效率拉到了最大,极为狂热地奋发找铜。
诸葛瑾没有过多干涉日常勘探,他只是额外吩咐了一句:
扎营期间,不得喝这条蓝水小溪的水,日常用水都要从最临近的其他水不蓝的小溪里汲取,然后烧开放凉再喝。
对于这个要求,很多不懂铜矿的徭役苦力一开始还不理解,后来听说‘曾青水有毒’,才赶忙收起了轻忽之心,严格遵照。
……
十天之后,铜矿虽然还没大规模开采出来,但第一口矿坑总算是进入了运作。
铜匠们就在这山谷里架设起了一座实验性的炼铜炉,把最初一炉铜料炼了出来,得到了数百斤比较纯的铜锭。
与此同时,也有人试了用铁换铜等贵金属的“置换反应”生产法,这显然是诸葛瑾根据初中化学课本上的常识教给手下工匠的。
这个方法的坏处是要浪费一些铁,但好处是反应非常迅速,对于硫酸铜状态的铜效果非常好,但对于黄铜矿里的硫化铜就没用了,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不过,随着人们越来越精确尝试这种新方法,操作越来越纯熟,工匠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新的惊喜。
“这些曾青如果刚把铁棒放进去数息便拿出来,居然能从表面刮下很薄很薄的金子!真的是金子!然后再放进去很快拿出来,还能附着上银子!最后慢慢反应,得到的才是铜!”
这个发现,几乎直接让所有人都血冲脑壳,狂热得不行。
本来是来开铜矿的,居然还有伴生金银!
所有人中,唯有诸葛瑾对此毫不意外。
德兴铜矿,本来就拥有后世全国15%的铜产储量,还有全国8%的银和12%的黄金储量。作为一座高品位的硫化铜黄铜矿,伴生金银是很正常的。
而且如果用传统冶炼法,伴生金银比较难分离,如果是用置换法,因为金最惰性,银也比铜惰性,所以很容易分时间置换。
注:其实还可以先把银棒插进溶液里,这样只会置换出比银更惰性的,也就只有金。然后再把铜棒插进溶液,只会置换出银。最后把铁棒插进去,置换出铜。
诸葛瑾眼下倒也不指望置换法这点产量,但置换法的视觉冲击力却是最强的。
那几乎瞬间变色的铁棒,表面金光灿灿,全部看在了那些山越部族的雇佣苦工眼里。
几天之后,诸葛瑾表示不需要再雇佣向导了,铜矿已经找到了,给足了这些山越向导工钱,然后把他们遣散回各自的部落。
只留下了一部分苦工,继续负责把这条乐安河上游小溪一路上的险滩礁石处理掉,再把两旁山谷的崎岖道路平整一下,便于将来直接水运开船到矿山脚下,把巨量的铜矿石运走。
水运的成本终究还是比陆运便宜几十倍,何况要运的还是铜矿这种巨大笨重的物资。
官府如此大兴土木整治进山的道路交通条件,还有实打实的直接铁棒从潭水中置换出金银铜,这些消息几乎瞬间旋风般传遍了周边各县的山越部族。
而且因为山越人文化水平低,无法理解,谣言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离奇。
“什么?诸葛家有点金仙术?找到了能直接把铁棒变成金银铜的碧蓝神水?在哪里?快说!到底在哪里!立刻带我们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