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好东西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概念告诉他他也模仿不了,没这个工业产能。
以袁谭自己的钢铁产量,有这材料,多造点老式的两当铠比什么都实在。
辛毗也只有在羡慕的眼光中,结束了对兵工厂的参观。
后续还有些用“卷笔刀”量产枪杆和箭杆的展示,还有一体成型长戟刃部的工艺展示,辛毗看了也都啧啧称奇,但冲击力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他都习惯了。
其中也就新式的长戟稍微值得一提——汉朝原本的戟,绝大多数都是一个长矛的矛头,加上一个戈的横刃小枝,矛头直接插在锚杆上,然后在杆子顶端再开个槽,把横的戈刃插进去固定好。
这样既能横着钩啄,又能直捅刺杀,就是一柄合格的戟了。注:不上图了,直接百度百科都能看到图,很常见
演义里吕布用的“方天画戟”,其实是很晚近、很小众的一种戟。
给士兵们使用的戟,就是单纯的“矛+戈”模式,包括袁绍身边亲卫的“大戟卫士”,用的也是这种。所以戟兵的战斗力肯定是高于枪矛兵的,毕竟枪矛的杀伤效果戟都有,戟还凭白多出一个横扫斩啄的功能。缺点就只是贵,用钢铁更多,无法大量装备。
当然汉朝的铁戟里,还有些做工精良的,会尝试把矛头做得长一些,后面多加一段铁质的柄,然后延伸跟横刃小枝连成一体,也就是把“矛头”和“戈头”锻造成一个合体部件。
这样的钢铁戟头在后世出土也有偶见,但加工成本更高,往往是高级军官或武将用的,比如典韦的双铁戟据考就是这种。
袁绍那些“大戟卫士”肯定是用不起的,普通当兵的用的还是矛头戈头分体式。
但今天辛毗在向朗的带领下,视察兵工厂看到的,却是批量下线的“矛戈合体”式戟头。
这种戟头长度至少有两尺多,前面一尺是矛头开刃的部分,后面一尺多就是一根扁扁的铁杆,铁杆侧面伸出一根戈刃横枝。
辛毗估计了一下,此物所耗费的钢铁材料重量,估计会是分体式的两到三倍,但提升也是非常显著的。
一来枪头的开刃长度更长了,刺杀效果更好。
二来耐久度也大大提升,不至于在捅刺时横枝直接崩落,而且这种戟的横枝也可以前后开刃,而不仅限于尖端开刃,往前捅刺的时候,横枝的外刃也可以切割到敌人。
说到底,“让士兵们也用像典韦那样的一体式锻造戟头”,在战斗力方面没有任何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用料多。
但这不能怪武器,要怪也怪袁谭穷。
也就刘备用得起了。
袁谭如果好好抱刘叔的大腿,也能先稍微拿一批尝尝鲜。以后要是大腿抱得不好,那就断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