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见明总兵,非见清都统
新八旗是一个概念。
不是王五要在荆州打造跟燕京八旗一样的八旗,而是学习八旗组织机构在荆州打造一支新的军事集团。
这支军事集团想要在湖广扎住根,赢得地方士绅的支持,就必须将地主阶级绑定进这个集团。
入旗只是个嘘头,重在利益绑定。
至于打土豪分田地这一末世王者常规手段,这会却是完全用不着,因为现实不是人多地少,而是人少地多。
种地的人少,导致耕地面积相较明朝不增反降,从而导致各地都有大量荒地出现。
如四川、云贵更是成片成片的荒地。
就湖广境内都有三分之一的良田因为无人耕种抛荒。
如此,自然没有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土壤。
不能动员最底层的贫民,就只能将目光投向拥有人力和钱粮资源的地主阶级。
换言之,王五提供的是一個免税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地主阶级从中获利,那么反过来获利的地主阶级就得无条件支持他。
也可以说这个平台是在挖清廷的墙角。
历来造反成功的力量,其实都是在挖前朝的墙角,因为他们给出的利益都是前朝的。
造反不成功,就叫空头支票。
考虑到湖广年岁入账面不能太过难看,过早引起清廷疑心和警惕,王五便让钱文涛在宜昌先搞中户试点,待入旗工作走入正轨后,再向荆州乃至整个湖广推广。
分四步走。
第一步是一年内争取宜昌中户百分之四十成为光荣的旗下奴;
第二步是两年内争取荆州中户的百分之六十成为光荣的旗下奴;
第三步则是四年内争取包括荆州、宜昌乃至武昌以及其余府州的至少百分之三十大户,百分之六十中户成为光荣的旗下奴。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五年内争取湖北的百分之七十大户、百分之八十中户,湖南大中户的百分之五十入旗。
温水煮青蛙。
直到湖北和湖南百分百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成为事实上继云贵、广东、福建的“第四藩”。
任重而道远。
当走到第三、第四步时,就必须要辅以一定的武力手段推广这个“旗下奴”计划。
最后一步,自然是绑定的旗下奴分公司趁势向燕京的集团总部发起挑战。
王五给钱文涛弄了个大致章程,原先拨给他的努大海等满洲大兵也皆交与其领导,组成一个临时性的入旗班子。
努大海他们虽然在燕京八旗销了户,但他们那一口流利的满洲话无疑含金量很足。
在没有人知道他们实际已经不是满洲大兵前提下,对湖广地主阶级的威慑力仍就是百分百。
离开宜昌前往荆州的路程也很顺利,因为挡在荆州的副将汪元义被张长庚做了工作。
其实也不叫做工作,就是张长庚派人给汪元义下了道公文,让其率部回防西山加强对明军的包围圈。
汪元义收到总督大人公文后,收拾东西就离开防区重新回西山去了。
王五这边同样送了其五千两。
老张的公文实际就是给汪元义的台阶。
如果前面的高守贵动手,那汪元义多半也会动手。
可高守贵让开大路放明军降兵过来,汪元义就没理由做“蜡烛”。
何况还有总督大人的调令。
提督大人那边怪罪下来,这道调令就是最好的证据。
进入荆州地界,可以说就是王五的地盘了。
目前他的兵马集中在荆州府城,对荆州所辖的几个县尚未派驻军队,也就是暂时没能控制这几个县。
既然要打造荆州根据地,从府城到县城乃至乡下,肯定是要总动员。
也就是将包括人口在内的所有资源都掌控在手中。
如此,王五肯定要派兵接管地方,也要确保所有的官吏都得听他这个都统大人的话。
计划在荆州站稳后就开始对各个县进行“蚕食”。
“蚕食”理由很多,无非闹匪,有刁民抗税什么的。
将前番民夫起事版本缩小一下用在这几个县,再派兵以剿匪镇压为名长期驻扎,进而掌控地方,清廷也说不出什么。
麻思忠、田文、张天望、王胜明等留守荆州的将领事先得到通知,出城十里来接。
人群中,王五看到几个陌生的脸庞。
是许德义到大冶招降的民夫首领左公铉等人。
在得到官府绝不会秋后算账,他们也将被编入荆州绿营后,左公铉等民夫首领便接受了荆州方面的招安。
毕竟,他们起事不是真的要抗清复明,而是被逼的走投无路,求活而矣。
途中又散了几千人,最后带到荆州来的一共6500名民夫。
都是青壮。
之前左公铉他们同湖广绿营围剿的兵马打过几场,虽败多胜少,但多少比乌合之众要强,稍加训练配以武器就能当营兵用。
因为张长庚在,王五并没有同左公铉他们讲什么话,只让田文将从山里带出来的伤员和老弱妇孺安置在城中。
随后准备亲自实地查看一下荆州城,好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