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可乐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清 > 第152章 高大节

第152章 高大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汪士荣能同方光琛、刘玄初并称平西藩下三谋士,肯定不是浪得虚名。

其向王五建议的战略实际就是以武昌为诱饵,迫使清廷不断调兵援救武昌,尔后伺机各个歼灭,最终达到严重削弱湖广清军的目的。

因为清廷可以丢掉荆州,但绝不能丢掉武昌!

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下游之南京,中游之武昌,上游之重庆,丢一不可。

事实上杰书大军若兵败,明军东进攻打武昌,为保武昌不失清廷只能从西山抽兵,因为从其它地区抽兵根本来不及。

如此,不仅可以帮助西山明军脱困,也能让王五指挥的荆州明军在不断的胜利中壮大起来。

纵是以明军现在的实力不足以北上,也足以控制湖北大部地区,甚至可以发兵渡江攻占湖南,威胁江西。

使清廷在两湖地区的统治为之动摇。

这样一来,局面就回到了顺治时期,即清廷必须全力以赴调集一切资源剿灭两湖地区的明军,而不是对远在昆明的吴三桂各种提防,甚至还有可能给吴三桂松绑,让吴军进入两湖地区作战。

那样对于吴军而言,战略态势肯定比现在龟缩在云贵要乐观的多。

吴军一旦没有任何阻碍的进入两湖地区,那么下一步不管是东进还是北上,都是轻而易举的。

事实已经证明八旗已不堪战,想要将死灰复燃的明军再次平定下去,清廷只能放手使用三藩及绿营。

兵法上管汪士荣提出的战术叫“围点打援”。

王五前世很佩服的一位元帅将此战术用到了化神之境。

不过汪士荣这一战略其实也可以称为“围魏救赵”,这个魏指的是清廷,赵则是吴三桂。

一石三鸟。

既壮大明军,又壮大吴军,同时也削弱清军。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局势的有利发展,倒推吴三桂举兵北上。

至于明军壮大之后怎么办,汪士荣似乎没有考虑。

也可以说压根不考虑。

因为在这位汪先生眼中,强将如云、精兵云集的昆明才是真正取代满清的存在。

而不是眼前这位只有万余兵力的额驸,亦或在茅麓山苟延残喘的忠贞营。

明朝大势已去,除了少数明朝遗民外,基本上是天下人的共识。

否则眼前这位降而复叛的明军悍将,也不会向远在昆明的“大汉奸”岳父求援。

真要死忠明朝,就不会将婚书拿出来。

汪士荣觉得眼前这位额驸再如何骁勇善战,将来也不过是王爷帐下一员大将。

如夏国相、如胡国柱,甚至地位还不如这两位。

毕竟,王爷对大女婿、二女婿那是知根知底,打小看着长大的,而对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小女婿,王爷几乎是一无所知。

也就是平西王重情守信,换作别人,哪个会将骨肉嫁给一個不知根底的叛贼呢。

也正因对王永康不知底细,难以判断其人,担心将来有变,方光琛这才向王爷进言“陪嫁”三千精兵。

这三千精兵既是确保荆州不失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确保荆州将来不会反水的重要砝码。

同时也是试探。

如果王五是假意归降,那高大节率部抵达后必然会被其针对,要么使高部沦为明军炮灰,要么就是私下拉拢高部军官为己所用。

不管哪种办法,都会暴露王五心中真实想法。

只是方光琛同汪士荣都没有料到,王五对吴军的到来竟是无比欢迎,也是无比信任,没有任何提防。

可以说王五是将自己完全视为平西集团一员了。

这就是看得远的好处。

如果不是知道吴三桂活不了太久,王五怎么可能搞出卧榻之侧让他人酣睡蠢事呢。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吴三桂死后吴周集团内部是如何分裂,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

因此他根本没有必要现在就对吴军设防。

不仅不设防,还要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毫无保留的呈给吴三桂,及其麾下的吴周诸将们。

“先生所言甚好,若能削弱西山兵,则大半湖北可光复。”

王五当场同意汪士荣提议,称一旦击破杰书大军,则立即亲率主力东进,做出大举攻打武昌的假象,迫使清廷从西山抽兵。

看起来,是对老丈人派来襄助自己的军师言听计从,实际上却也是有私心的。

王五不是真要给吴三桂当一辈子女婿,而是想以这个女婿身份摘取吴周集团反清的胜利果实。

那么,除了给吴周集团展示赤子之心和举世罕见的辽阔胸襟外,他这个女婿的份量也得足够重,重到可以在吴三桂死后成为吴周集团悍将们的另一个选择。

如吴国贵,如马宝,如王屏藩、如马上就要来的高大节等。

一两个府肯定支撑不住这个野望,大半个湖北却是可以的。

为此,王五更加需要老张的配合。

围点打援的前提除了卡扼敌援军必经之地外,就是必须提前知道敌援军的行动。

乃至清廷对整个湖广战事的“指导方针”。

这些,都需要老张提供。

老张愿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