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请三省为世镇之地
琛大喜之余顾不得请示吴三桂,急忙让二公子吴应麟前往兰州主持大局。
吴应麟在平凉本就呆的无趣,其人智勇双全,前年奉其父吴三桂之命平定滇南土司作乱,曾连擒土司郎岱、土酋陇安藩、水西土目阿豆、女酋陇氏及部属万余人。
与其在燕京为质的大哥吴应熊相比,吴应麟更类其父。
在军中也与吴国贵、马宝交好,眼见其他人在父王麾下冲锋陷阵不断奏捷,自己却跟着方光琛在平凉受王辅臣的腌臜气,吴应麟胸中肯定郁闷。
因此一听方光琛让他去兰州会同董正己等对付甘肃巡抚华善,吴应麟二话不说就带了十余名随从赶往兰州,同时携带了大量官职文札。
方光琛对二公子的才能还是肯定的,唯一不满的地方在于二公子为人狂傲,不将其他人放在眼中。
王辅臣之所以不肯起兵响应吴三桂,同当年二公子与其交恶脱不开关系。
因此与其让二公子呆在自己身边发挥不了作用,不如让二公子去兰州大显身手。
让方光琛惊喜的是这个二公子果然类父!
一路不断散布其父称帝、大军即将过江消息,劝降了沿途不少绿营、回回、贼匪为他所驱,边墙更有几个蒙古部落也接受了吴应麟的官职,或带千人、或带数百人来投吴应麟这个昭武皇帝二太子。
短短六天时间,竟叫吴应麟空手拉起了一支近两万人的兵马,其中蒙古骑兵3000多。
在定西为前线大军筹措粮草的甘肃布政使成额闻知吴三桂的二太子领兵杀了过来,这位满洲正红旗出身的觉罗宗室竟然不敢御敌,带着手下三千“打粮兵”开了城门投降了吴应麟!
这也是吴三桂起兵以来第一个向吴周投降的满洲高官,也是第一个投降的爱新觉罗宗室。
成额这一降,使得定西与兰州附近的州县均是望风而降,等吴应麟领军进抵兰州时,其手里的兵马已然多达三万之众。
除了三千多蒙古骑兵外,还有回兵四千多,驻防甘肃的八旗兵四百余!
再同董正己等合兵,吴应麟这一“光杆司令”硬生生拥兵四万余,不可谓不奇迹。
平凉的王辅臣听闻此事后,也是惊的目瞪口呆。
逃到凉州的清甘肃巡抚华善更是被吴二太子这一“神迹”吓的龟缩城中不敢动弹。
整个甘肃烽烟四起,唯一平静的就是河西走廊那一块狭长地带。
甘肃大乱,陕西这边更是没好到哪里去。
吴三桂称帝消息跟毒箭似的,使得陕西各郡邑无不骚动,叛乱纷起。
真是消息传到哪,哪就叛!
先是同州游击李师膺据神道岭起兵,连陷洛川、宜川、鄜州等城,后是陕西延绥镇所属鬻水、鱼河、波罗各营、葭州、吴堡、清涧、米脂等县先后叛乱。
吴三桂任命的陕西巡抚吴之茂也是大将之材,在积极支援秦州同时,组织兵马攻占了东边的兴安府。
各地叛军趁清军主力调往秦州之际攻城略地,绥德、延安、花马池、靖边等相继失陷,使得陕西全省只有西安、邠、乾二州没有叛乱,其余地方不是叛乱就是被吴军攻占。
原本还对清军有利的西北局势硬生生被吴三桂称帝消息搅得一塌糊涂。
陕甘绿营没有反叛的只有甘肃提督张勇、西宁总兵孙思克等寥寥几人。
眼见陕甘形势急转直下,陕西总督白如梅八百里加急奏请燕京启用因父辞官、回家守孝的赵良栋为陕西提督,以求镇压陕西各地的叛乱。
鳌拜准了白如梅所请,同时有感战事危急,为使陕甘诸将尽忠朝廷,以小皇帝名义授张勇为靖逆将军,加孙思克左都督。
陕西和甘肃的大乱如同后院失火,令得正在秦州同吴军对峙的陕甘清军主力人心惶惶,平寇将军卓布泰为稳住局面,亲自督统满汉八旗6000至西安赶往秦州坐镇。
卓布泰前往秦州时已是十一月中旬,此时武昌新生的大周皇朝正紧锣密鼓准备渡江北伐。
十一月十四日,马宝领兵12000人先行渡江于汉阳安营扎寨。
根据兵部安排,十六日、十九日各有三万人和五万人渡江。
十九日渡江的五万人中包括刚从云贵赶来的一万多土司兵,他们携带了不低于百头战象。
吴三桂已经决定御驾亲征。
其御营也将于十九日渡江。
大军经汉阳北上经德安攻打河南信阳,之后长驱北上攻汝宁、襄城转而西进,切断南阳达素集团退路。
争取一战聚歼达素集团,全军挥师东渡黄河直逼京畿。
这一战略是吴军大将吴国贵同夏国相共同拟定。
方案中被封为平虏侯的王五将率军自襄阳北上牵制达素集团不使北逃。
也就是说只要王五能拖住达素,接下来的围歼达素的战斗就无需他了。
任务相对而言比较轻松。
可能是吴三桂考虑到小女婿手里能战之兵不多,不想小女婿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家当损失太大。
至于忠贞营是否配合这次作战任务,吴三桂没有强求。
王五却觉得有必要说服虎帅他们配合作战,不管顺系如何看待吴三桂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