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达素集团的援军
“”
郝摇旗独特的复仇论让王五开了眼界。
不过要按老郝这道理论起来,那他可亏的很。
因为丈母娘陈圆圆当年被刘宗敏弄的比较惨。
实在没话接郝摇旗这茬,也真不好接,只能尴尬的陪笑一声。
“摇大旗的,你好歹是个侯爷,怎的和人娃说这种粗胚话?”
洪部院没好气的白了眼一脸略带“猥琐”状的郝摇旗,朝王五微一点头后请韩王、虎帅他们入厅。
此前鳌拜为了离间忠贞营同吴三桂的关系,采纳工部尚书济世的提议派大学士泰壁图赴南阳招抚李来亨。
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李来亨愿意归降大清,则过往恩怨一笔勾销,清廷封李来亨为顺王。
这是亲王爵位,也是清廷继孙可望的义王之后给汉人封的第二个一字亲王。
吴三桂的平西王虽也是亲王,却是个二字亲王,份量不及一字重。
这也不是清廷第一次以顺字赐王,早在关外时就封过顺王。
不过这三位顺王前面都加了一字——孔有德为恭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
如今却直接给李来亨顺王封号,从中也能看出燕京方面对于招抚以李来亨为首的明忠贞集团的迫切性。
当时因为吴军尚在湖南,王五担心达素会不顾一切攻打襄阳,以忠贞营现在实力根本抵挡不住数万清军猛攻。
襄阳一旦失守战火就会迅速烧到荆州,这对于去年刚刚经历战火的荆州显然不是好事。
荆州真被打成无人区,王五再是舍不得也只能率部寻找新的根据地。
转移,就意味他在荆州的一切付出和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因此得知清廷果然不要脸的开始劝降虎帅后,王五特意授意拨归北府的部将赵进忠必要时候可以绕过“高层”同清军接触,让达素以为明军内部不是铁板一块,从而尽可能拖延达素南下的时间。
奉鳌拜之命到南阳的大学士泰壁图却是不敢亲自去襄阳招降,只派了随行的一個笔贴式到襄阳递话,结果那个笔贴式去了就再也没能回去。
被李来亨下令拖出砍了。
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但对来劝降自己的鞑子使者,李来亨从来都是一杀了之,既表明与鞑子不共戴天,也向部下表明自己抗清的意志不受任何人动摇。
此举彻底让泰壁图意识到不可能成功招降西山贼,只得讪讪北归。
吴三桂于武昌登基称帝后,同样出于拉拢目的命汪士荣前往襄阳劝降忠贞营。
给出的条件是韩王改楚王,东安王改赵王,又授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为郡公。
韩王和东安王作为朱明宗室,被吴三桂高看一眼晋一字亲王是情理之中的事。
毕竟哪怕自立为帝,吴三桂也是自诩崇祯忠臣,如此他肯定就要善待前朝宗室。
将两位朱明王爷捧的高高的,对吴三桂而言也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多少也能团结不少势力。
封李来亨三人为郡公看着是有点小气。
因为李来亨是永历朝廷的临国公,袁宗第是靖国公,郝摇旗是南安侯。
在明朝是国公,到了你周朝不升反降成了郡公,怎么看都显得吴三桂小气了。
但真不是吴三桂小气。
郡公这个爵位于吴周集团乃是仅次于国公的显爵,吴三桂的亲侄子吴应期和宗室大将吴国贵就是郡公,其他手握重兵的大将马宝、张国柱、王屏藩、郑蛟麟等人也不过是侯爵。
仅有的两位国公也都是吴三桂的女婿。
如此看的话,能给闯营出身的李、袁、郝授郡公,吴三桂已然是非常大度。
三位老帅又凭什么要求吴三桂的王爵,又或国公?
要知道整个北府兵马加起来都不够吴军先锋大将马宝率部冲一回的!
甚至于吴三桂多半也是看在小女婿份上,才一次给了顺系三个郡公。
同燕京方面想的不同,达素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西山贼会降大清,因此一直在调兵遣将准备对襄阳发起攻势,争取将战线推到荆州,尽一切可能收复荆州,从而将吴三桂的大军挡在长江以南。
战略和设想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达素手中的几万清军大半都是从西山前线撤回来的,虽然精锐但士气却是低迷,让他们封堵明军北上没问题,让他们南下去死磕襄阳和荆州两座重镇恐怕够呛。
而且由于汉军炮队的覆没,导致达素手头缺少大量用于攻城的火炮,加上突然发生绿营杨福叛乱,使得清军内部变得不稳,重重因素作用下达素也不敢轻举妄动。
等到湖广总督张长庚不战而降交出武昌后,是否拿下荆襄地区于整个战局已然起不了多大作用。
因为吴军不走荆襄北上,也能从武昌方向北上。
在这种形势下,积年老将达素也不得不开始做选择题。
就是判断吴军到底走哪条路线进入中原。
以他手头现有兵力只能全力封堵一路,故而判断失误的话,等待达素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后果。
郝摇旗这边拿王五开心后,低声问其吴三桂的大军何时北上。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