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兀良哈,倘若我军攻破了瓦剌或者鞑靼,得利最大的就是兀良哈,兀良哈很有可能吸收吞并之后,成为新的瓦剌、鞑靼,又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王伟说得条理清晰。
漠北是三国志,要打就要同时削弱。
不然就得想个办法,扎根草原,把草原变成汉地才行。
“微臣说打,也可。”
“因为我军挟大胜之威,出关再打一场胜仗,绰绰有余。”
“但,也仅仅是打几场无关痛痒的胜仗罢了,决定不了漠北局势。”
王伟是拐着弯劝皇帝别打。
他们之所以说话大胆,是因为拿回皇权的朱祁钰,反而变得很好说话,只要他问,臣下说的言之有物,即便触怒他,他也不会生气。
皇帝鼓励畅所欲言。
朱祁钰微微颔首:“王卿大才啊!”
李贤有点不爽,王伟坏了他的好事。
“王卿,你说说,明人如何扎根草原?或者说,朕要如何统治草原?”朱祁钰问。
李贤翻个白眼,您真当自己是天可汗了?
陛下呀,天可汗当得有什么意思啊?看看大唐,煌煌大唐,最后却毁于异族之手,何其令人惋惜啊!
归根结底,就是盛唐不分胡汉,以胡制胡,给胡人兵权,才有了安史之乱。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微臣以为,一手钱粮,一手刀斧,便可让陛下成为草原上的王!”
王伟认真道:“但是,等天朝丢了钱粮,草原便会脱离天朝;若天朝丢了刀斧,胡人便会入主中原,做中原的皇帝!此乃亘古不变的道理!”
“就没有一劳永逸之策吗?”朱祁钰想不通,鞑清是怎么治理草原的?
“有!同化!”
王伟道:“在统治的年份里,令其迅速汉化,放弃原传统,毁其文字、历史,让新生的孩子变成明人!”
“臣估算,以漠北之大,想彻底同化,起码需要二百年!”
朱祁钰翻个白眼,你还不如直接说,放弃算了!
同化蒙古,明清都在做,用了五百多年,只同化到漠南。
可漠北脱离鞑清之后,为何被北极熊迅速同化了呢?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其他原因?
火器!
对,王伟是回溯历史,得出的结论,所以有局限性。
历史是冷兵器时代,但随着火器的发展,完全不同了,统治草原,用火器、银钱和粮食,一定能成!
“哈哈哈!”
朱祁钰忽然大笑:“王卿此言甚是,彻底同化需要二百年,但朕等得,明承元制,瓦剌、鞑靼、兀良哈人皆为华夏苗裔,朕可等他们慢慢同化!”
李贤瞟了眼狩猎场,你就是这般对待“自己百姓”的?
您这张嘴呀,真能糊弄鬼。
“两京十三省,实在太小了!”
“明承元制,土地却仅仅有汉家疆土这么少!”
“安南也丢了”
“罢了,不提这些悲伤的话题,都说说,朕打算趁机收复河套,以河套为门户,防备漠北、西番。”
“尔等怎么看?”
朱祁钰问。
李贤直接摇头:“陛下,河套残破,养不了多少人。”
“若走漕运的话,又有冰封期,进入冬天,如何运输粮食?”
“安置不了百姓,便养不了大军。”
“陛下,老臣知道陛下收复天下之雄心,奈何河西、河套已经不是隋唐时期的了,过于残破,承载不了太多人口了。”
李贤苦笑:“陛下可令山陕多种树木,保护水土,慢慢滋养,多年之后,山陕还可能再现盛唐荣光,届时便是我大明返回河西之日!”
王文、林聪等人颔首,同意李贤的话。
“白圭,你怎么看?”朱祁钰问。
“微臣同意李阁老之言,收复失地不难,难得是治理,就算朝堂如今宽裕些,能支撑些年,过些年终究还是要放弃的。”白圭直言不讳。
粮食!
限制大明发展的,是粮食问题!
“如果朕能解决粮食问题呢?”朱祁钰环顾众臣。
“倘若粮食不成问题的话,陛下莫说漠北,就算是全复大元领土,也无所谓!”
李贤笑道。
“陛下,粮食是重中之重,大元之所以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土,是因为人少,蒙人不善治理,喜好杀戮,每到一地便大肆屠城,经常杀的万里无人烟,所以才统治如此庞大的疆土。”
白圭认真道:“但我煌煌大明不是,我大明善治理,每到一处,便行怀柔之策,繁齿人丁,用不了多少年便兴盛繁荣起来,而人口多了,吃食便不够了。”
“是以中原王朝富庶,胡族贫瘠。”
“白侍郎之言有理,陛下,大明仅靠两京十三省,却成为天下最富庶的盛世大国,全因明人勤恳,精耕细作。”
吕原发言:“而胡人粗忽,以为马上打江山,便要在马上治江山,最后一塌糊涂,灰溜溜退出中原。”
吕原言下之意,是说,若汉人家有余粮,就会疯狂生孩子,过些年孩子太多,吃的还是不够吃。
所以,他在劝谏皇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