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宁愿让天下百姓饿死也要给你家造(5 / 8)

冷笑:“叶爱卿,你担心得太多了,朕相信,天下人都会振奋的!”

“朕亲自写邸报,发至天下。”

“朕相信,天下人看到朕的邸报后,都会弹冠相庆的,然后天下文人给朕上书,赞朕是千古仁君!”

朱祁钰忍俊不禁,竟哈哈大笑起来。

朝臣都是懵懵的,皇帝还有什么损招?快快说来!

“陛下,您选的四平城,实在过于危险,老臣估计,恐怕需要十万大军在侧,方能保证安全。”

胡濙说到正题了。

没错,可以吓唬吓唬孔弘绪,却绝对不能真弄死孔家人。

确实要建造一座大城,囤重兵守卫城池。

“十万大军,供养是个问题啊。”

“又在敌方的兵峰之下,随时都有战事,微臣担心士气低落。”

“到时候被女真、鞑靼攻破城池,可就一切糟糕了。”

于谦深表担忧:“陛下,不如在辽东,近山海关处选一城池,随时可开关将衍圣公全族接回关里。”

有两位重臣发言,群臣都觉得四平城太险,守城不易。

孔家是绝对不能出事的。

“朕清楚,孔家不能出事。”

“天下人都看着呢,朕无非是跟孔弘绪说笑,逗他玩呢。”

朱祁钰斟酌着说:“若把辽东镇设在此,辽东后面空虚,等于说,设这四平城,就要多招募十万大军守城。”

“确实要花很多钱!”

“但你们想过没有,朕为何要一意孤行,将北孔迁居至此?”

“因为,大明不能丢了辽东!”

“将北孔迁居在此,朝堂必须守住辽东,辽东绝不可丢!也不敢丢!”

“诸卿,尔等皆知,大明都城,建于四敌之间,为了守卫北京城,朝堂每年花了多少银子在边军上啊!”

“大明每年入不敷出,就是因为边军实在太多。”

“如今军户制又都大不如前了,开中法也推行不下去了,财政一年比一年困难。”

“偏偏大明建都在此,边军不能裁撤!”

“朕只能将边境线外移,远远离开首都!”

“所以,朕把李贤派去辽东,就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你们看地图,若把女真剪除,朝鲜归附,那么辽东千里沃土,皆是大明领土!”

“辽东之兵,没有后顾之忧,便可西出,压制鞑靼。”

“辽东镇、蓟州镇、宣镇,便可北出,迎战鞑靼!”

“等朕收了漠北,这京城便是天下正中之地,便无须如此多的边军,作为财政负担了。”

“这大明的国祚,才能延续下去!”

“朕没有危言耸听,张凤,你说说,这每年户部有多少盈余?”朱祁钰看向张凤。

张凤摇摇头,哪有盈余啊,不亏损就不错了。

“看吧,若不必负担如此多的边军,你再算算,会有多少盈余?”朱祁钰又问。

“多达千万两银子!”张凤照实说。

朝堂上下倒吸口冷气,难怪太祖、太宗时,户部年年盈余,宣宗时便开始亏损,如今越亏越多,已经积重难返。

“所以,朕迁居北孔,不是折腾人,而是宣告天下,朝堂守住辽东之决心!”

朱祁钰站起来:“经营辽东,朕打算先收朝鲜,拿下女真的后路,再慢慢怀柔,汉化女真,让女真为朕所用,做朕的枪,指向鞑靼。”

“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壮大女真,安史之乱近在眼前。”

于谦的意思是,要用银子武装汉人,不能用自己的钱武装女真人,等女真人壮大后,就会立刻露出獠牙,撕咬汉人。

“太保,到时候,朕让你亲自领军!”

“朕说过,不怕你功高盖主,你放心大胆去做!”

“这次去了山东,不必有任何忌讳,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谁拦你便杀谁!”

“朕给你撑腰!”

“朕要看到一个朗朗乾坤的山东!”

“那些匪类,不必全杀了,全都押送辽东,去建造四平城,然后留在四平,丰盈四平人口。”

果然!

皇帝就是用土匪,填充新城人口!

孔家人也倒霉,内有土匪,外有敌酋,宫里还不信任他,这要是被攻破了城池,他们被女真人掳走,万一再受女真人所封,封了衍圣公。

那奉天殿坐着的这位,会不会把天下姓孔的都杀掉?

真有可能。

“太保,即日便出发!”

朱祁钰又一脚,把于谦踢走了。

“微臣领旨!”于谦也很郁闷,皇帝的招数,一招连着一招,应接不暇。

离京便离京,他正好攥住团营。

省得全被皇帝拿走。

以前他太傻,想做圣人,对争权夺利不感兴趣,只想将清白留在这人间。

如今,兵权在手,谁也别想抢走。

“退朝吧,太保留下。”

等所有人散去,朱祁钰走下丹陛,低声道:“太保,等孔家迁走,孔家的家财,你带兵保护起来,朕会派厂卫去查抄的。”

“陛下,您这样会和孔家彻底决裂的?”于谦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