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宫的眼泪(5 / 8)

此三卫是大明封的,汉人这样叫。

人家自称兀良哈,没错,就是太宗皇帝三征漠北打的兀良哈。

这片土地,主要由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游牧。西起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

宣德年间,一度归附,正统年间,大明在辽东连战连捷,愈发臣服。

但从土木堡爆发后,三卫归附瓦剌,但也年年遣使进贡,表面恭顺。

辽东是一本五国志。

之前朱祁钰没把兀良哈放在眼里,因为兀良哈夹在鞑靼、大明中间,受夹板气。

谁强硬,就倒向谁,一根随风草。

想同化蒙人,就得先找随风草,实力弱、没立场。

兀良哈,就是这枚软柿子。

打败了鞑靼,就捏兀良哈,强制同化,不听话的就往北赶,愿意留下来的,就同化掉。

朱祁钰琢磨着,后世的东北是如何成为大粮仓的?

“王狗儿,你们种植粮食吗?”朱祁钰问。

“倒也种过,但不打粮啊!”

王狗儿满脸讶异,你们明人最擅长种植作物,难道不知道草原上种不出作物吗?

“兀良哈、女真种粮食吗?”朱祁钰又问。

“奴婢倒是听说过辽东能种粮食,再往北的话,气温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种不出来粮食啊。”

朱祁钰纳闷,后世的东北,可是全国的粮仓,什么原因?

“你是说气温的原因?”朱祁钰问他。

王狗儿点点头。

寒冷,季节因素!

朱祁钰眼睛一亮,若是能有耐寒的作物,就能在东北种植了!

玉米!地瓜!土豆!

又转回来了!

等等,后世的东北是鱼米之乡,盛产大米,那是为什么?

朱祁钰不懂种地,不太明白。

不过,若找到这些作物,人工种植之后,就能开发辽东了!

“冯孝,宫中可有奴儿干都司的老人?”

“回皇爷,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尚且荣养着,奴婢将其宣进宫中?”冯孝小声问。

“亦失哈?老人家尚在人世?”朱祁钰也惊到了。

亦失哈可是位传奇人物,他是出身女真的太监,精通女真语和汉语,被太宗皇帝派去招抚奴儿干都司,宣德朝又派他数次出巡奴儿干都司,招抚各族。

后由镇守辽东十六年,景泰元年被弹劾回京,此人若还活着,怕是有百岁高龄了吧。

绝对是块活化石!

“回皇爷,荣养所没传来去世的消息,想来是活着吧,奴婢这就打发人去问。”

“若还活着,就接进宫来,朕有话问他。”

朱祁钰盯着地图看。

“皇爷,李将军和许公公都在门外候着呢。”冯孝小声回禀。

“许感回来了?”

朱祁钰坐下来:“让李震先进来,都下去吧。”

王狗儿退下,李震进殿叩拜:“李震,请问圣躬安?”

“朕安。”

朱祁钰道:“无当军练得怎么样?”

“都按照陛下说的方式练的,以火器兵为主、盾牌兵为辅。”李震详细叙述练兵过程。

眉宇间带着喜色。

他是急功近利的,也想封爵。

知道皇帝此次选他去,办得漂亮,就该封爵了。

朱祁钰听得认真,微微颔首:“办法不错,实战过了吗?”

新建四军,由四个总兵,独立训练,训练方法不一样。

李震是用盾牌手做防御,火器兵攻击,彼此协作。

主要原因是,朱祁钰认为神机营的战术,并不能适应各种战场上,所以让各军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练。

“回禀陛下,和土匪激战过,连战连捷。”李震邀功道。

“就按照这个方法练。”

“这次,你带兵去江西,强迁龙虎山。”

“到了江西,先收了江西各个卫所的权力,由你带着,挑选精兵强将,调入京营。”

“朕已下旨,让正一道轻装简行,东西就不必搬了,人去就行了。”

说到这里,朱祁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从湖广走,沿路遇到藩王府,便给朕下一道圣旨!”

冯孝将圣旨呈上来。

李震立刻明白皇帝的深意。

“你驻扎在龙虎山上,一应器物,不许动!”

“等锦衣卫接手,接手后,不必着急返程,等着朕的圣旨!”

朱祁钰冷冷道:“朕给你准备充足的弹药、粮饷,可在江西练兵,江西多山多水,朕会让江西造船厂,给你拨一批船支,你留在江西,清缴土匪。”

“微臣遵旨!”

李震听明白了,皇帝对藩王不满,要教训藩王了!

皇帝给他两条命令,第一,收龙虎山上,天师道的百年积蓄;

第二,震慑湖广、江西诸王,勒令其入京。

其三,在江西练兵,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震,这一趟差事做好了,也该封爵了。”朱祁钰激励他。

“微臣谢陛下天恩!”李震恭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