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旱之后大雨泡烂的京师(6 / 6)

罚他弟弟。

很合理。

“传旨给年富,以后这等小事不必上报,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朱祁钰让怀恩亲自写密奏回复。

有意历练怀恩的能力。

怀恩确实够聪明,又有文采,他有意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外面雨声淅淅沥沥。

朱祁钰在灯下处置奏章。

过了很久,冯孝小声道:“皇爷,雨势变小了?”

朱祁钰放下笔墨,走到窗口:“下了几个时辰了?”

“回皇爷,近十三个时辰了。”

“传旨户部,注意汛灾,做好京畿防汛。”朱祁钰让人快去传旨,令耿九畴动起来。

户部已经忙开了。

大雨下了十三个时辰,有些人家被水冲走了,京中受灾情况还好些,京外不少人家,前几天还过得不错,结果被大雨冲没了。

京畿各条河都在涨水。

“快派人守住金水河,金水河绝对不能涨水!”耿九畴厉声道。

金水河关乎紫禁城,一旦涨水,被淹的就是皇宫了。

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同时,派人入宫请圣旨,调水军屯守金水河,护住皇宫。

朱祁钰收到耿九畴请旨,微微颔首:“告诉他,皇宫无须担心,皇宫排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会有事,反倒是河水沿岸的百姓,怕是要受灾了。”

“令户部派人下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赈灾。”

朱祁钰关心百姓。

到了夜里时,雨才停。

整整下了十五个时辰。

“希望不要再下了。”朱祁钰满腹愁肠,辗转反侧。

大殿里很潮。

被褥也潮。

他觉得景泰八年,是个多事之年,处处不顺。

打赢了瓦剌,来了鞑靼。

麓川、东吁掠边。

两广有异动。

国内也不安稳,尚且有宣镇、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西需要犁清。

今年粮食问题会更大。

若救济不及时,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沦为流民,最终成为一具白骨。

人口是国力,能保全尽量保全吧。

今年实在太不顺了。

胡思乱想中,迷迷糊糊睡过去。

翌日,下了朝。

朱祁钰去西华门。

晋商诸多股在宫门口跪着。

前天跪了一晚上,挨了一晚上的雨浇,结果皇帝没来。

浇了十几个时辰。

回去都发烧了。

今天拖着病体来西华门叩见。

吱嘎,吱嘎!

西华门的大门开启,御辇出来。

朱祁钰走下御辇,坐在门洞子里的龙椅上,门外的商贾看不到皇帝的面庞。

“诸位为国朝做的贡献,朕看到了。”

朱祁钰缓缓道:“所以朕赐下一个科举名额,你们可有推举出来,谁参加科举啊?”

一句话,把本想团结一致的晋商,直接分崩离析。

为了这个名额,大家能打破脑袋。

商户啊,谁不想变成民户,拥有科举的资格?

不然,他们为什么大肆投资读书人,即便那些读书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他们还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人家。

图什么?

不就是官位嘛!

“因为你们的贡献,宣镇、河套才能重建。”

“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朱祁钰捡好听的说。

晋商下意识以为皇帝是嘉奖他们呢。

“平阳张氏,可有人在?”朱祁钰问。

“草民张昌,叩见陛下!”

一个垂垂老者膝行出来,脸上看不出喜和忧。

“你跟张仁孝什么关系?”朱祁钰问。

“回陛下,草民是张仁孝叔叔辈的,但是远支族叔。”张昌话很少。

“平阳张氏,在晋商当中也是了不得的。”

朱祁钰予以肯定:“只是,朕最近听说一个名字,镇边城所的张广,你认识吗?”

太困了,欠一千字,下一章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