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动动你们的猪脑子吧再不动就坏死(7 / 8)

韵味都没有。

说是诗,更像是一首粗白毫无意境的现代诗,听着就是一坨屎。

“就你这破诗,也值得感怀岁月?”

朱祁钰冷笑:“蜀王既然喜欢李杜诗篇,冯孝,去从藏书阁把诗篇誊抄一份给蜀王送去。”

“蜀王回家后就日夜诵读。”

“下次宴会上,朕会抽查。”

“既然喜欢嘛,就要全部背下来,还要理解意境,讲述出来。”

“朕自幼读书,至今手不释卷。”

“但对诗道方面,确实毫无天赋,写出来的诗篇狗屁不通。”

“如今宗室里出了个诗才,那朕可要好好培养啊。”

蜀王直接就哭了。

您这是赏,还是罚啊?

把李杜诗篇倒背如流,您抽查不说,还要讲解其中意境,您直接让我死去好不好?

我懂个屁诗啊,字都不认识多少,提笼架鸟我倒是在行。

王爵我不要了,我就想静静。

“老臣谢恩!”蜀王含泪磕头。

朱祁钰俯视诸王:“还有谁喜欢诗篇的?站出来,朕一并赐下诗篇,宗室出个诗才可不容易啊。”

谁敢站出来啊。

就算平时喜欢写酸诗的,也不敢触霉头啊。

皇帝这哪是希望宗室出什么诗才啊?

而是告诉诸王:朕让你们哭,你们就得哭;朕让你们笑,你们就得笑。

别给脸不要脸。

“既然没有,那朕就得重点培养蜀王啊,宗室里出个诗才不容易啊。”

朱祁钰笑了起来,那笑容要多恶意,就有多恶意。

蜀王想皇祖父了,爷爷呀,您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都退下吧。”

朱祁钰懒得废话,意兴阑珊。

待诸王退下后,他坐在椅子上,把饭菜吃干净。

有点凉了。

喝了盏热茶,暖暖肚子。

朱祁钰神清气爽:“冯孝、谷有之,你们怎么看诸王?”

冯孝和谷有之身体一颤。

天家事,岂容家奴置喙?

冯孝给谷有之使个眼色,你先说。

“回皇爷,奴婢以为诸王不敢造次了。”谷有之小心回禀。

这不是废话吗?

朱祁钰走出乾清宫,在庭院里溜达。

这会雨停了。

院里没有积水,稍微积水,便有太监不停洒扫,路面十分干净。

“太宗皇帝以财物管束诸王。”

谷有之斟酌着说:“如今皇爷允许诸王经商,只能另辟蹊径,管束诸王了。”

“那你看,用什么办法?”朱祁钰问,他有意培养身边的太监。

“回皇爷,诸位王爷在您面前老老实实,可是在别人面前,架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皇爷必须将宗室留在京中,不许出京半步。”

“而京中事,都在皇爷手中,皇爷自然掌控。”

“只是,这样一来,诸王不满情绪恐怕会高涨。”

谷有之的意思是,就关在京中,随皇帝拿捏。

可别忘了。

皇帝的其他儿子,终究也要封为诸王的,你能随便杀那些旁支诸王,可轮到自己儿子的身上,舍得杀吗?

等百年之后,太子登基,他会放过自己的兄弟吗?

朱祁钰动了刀子,就给后世之君做了一个错误榜样,后世之君有样学样,也会对兄弟动刀子的,这也叫传承。

太子不心疼兄弟,可当爹的会不心疼吗?

太祖皇帝之所以分封诸王,就是疼爱儿孙,担心留在京中,被皇帝喊打喊杀,分封出去,让皇帝眼不见心不烦,不至于发生自相残杀的惨案。

而让诸王在京坐牢,主动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就算今天不杀,过些天早晚会杀掉的。

皇帝的疑心病,会被朝臣无限放大,谗言听久了,会当真的。

兄弟终究要杀光的。

朱祁钰斟酌着。

谷有之心惊胆寒。

“说的有道理,就是片面了。”

朱祁钰缓缓道:“留在京中只是手段之一,不能让诸王只吃白饭,不干活。”

这就是太宗的祖制了。

他造反出身,就要绝了诸王造反的心思。

不允许诸王从业,其实就是把诸王当猪养,绝了他们造反的心。

就算造反,只会成为笑话,不可能造反成功的。

但这样一来,财政负担太重了,早晚会压垮王朝的。

朱祁钰让诸王出来干活,就得培养诸王的能力,他在世时能镇住诸王,等他没了,有能力的诸王会不会产生野心?

“奴婢浅薄,只能想到这些。”谷有之有所保留,不敢说得太深。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

他吓得跪在地上。

“冯孝,你说呢?”朱祁钰问。

“回皇爷,奴婢以为可将诸王分封去海外!”冯孝是顺着皇帝的心思说的。

他是皇帝心里的蛔虫,自然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你倒是滑头。”

朱祁钰笑道:“海外可不容易啊,只有才能卓越的亲王,才能在海外